字典APP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黄公车盖

黄公车盖

黄公:汉代著名的清官黄霸。车盖;古代车上御风遮日的篷子。黄霸为人洞察事理、思维敏锐,熟悉法律。待人温和善良,谦让,知识面宽,善于领导下属官吏。在担任河南太守丞(佐官)时,处理公务合于法度,顺应民心,太守很信任他,官吏、百姓也敬重爱戴他。汉宣帝即位,因在民间时了解到由于官吏的暴虐给百姓造成的痛苦,听说黄霸执法公平,就调黄霸到京城长安任廷尉正(高级法官),多次审理判决疑案,在廷尉内认为公平恰当。后经谏大夫夏侯胜的推荐,宣帝提拔黄霸任扬州刺史。过了三年,宣帝发布诏令说:“任命扬州刺史黄霸担任颍川(今河南禹县)太守,俸禄为二千石,赐给特殊的高一丈的车盖,来表彰他的德政。”后以“黄公车盖”为典,称颂地方长官治郡有方,政绩突出,或咏官员获得特殊的恩宠。

【出典】:

汉书》卷89《循吏传·黄霸传》3628、3629页:“霸为人明察内敏,又习文法,然温良有让,足知,善御众。为丞,处议当于法,合人心,太守甚任之,吏民爱敬焉。”“会宣帝即位,在民间时知百姓苦吏急也,闻霸持法平,召以为廷尉正,数决疑狱,庭中称平。”“(夏侯)胜又口荐霸于上,上擢霸为扬州刺史。三岁,宣帝下诏曰:‘制诏御史:其以贤良高第扬州刺史霸为颍川太守,秩比二千石,居官赐车盖,特高一丈,……以章(通“彰”)其德。’”

【例句】:

唐·岑参《送襄州任别驾》:“莫羡黄公盖,须乘伯彦舟。” 唐·李商隐《哭遂州萧侍郎》:“啸傲张高盖,从容接短辕。”


【典源】《汉书·循吏传·黄霸传》:“上擢 (黄) 霸为扬州刺史。三岁,宣帝下诏曰:‘制诏御史: 其以贤良高第扬州刺史霸为颍川太守,秩比二千石,居官赐车盖,特高一丈,别驾主簿车,缇油屏泥于轼前,以章有德。’”“前后八年,郡中愈治。……天子以霸治行终长者,下诏称扬曰:‘颍川太守霸,宣布诏令,百姓乡 (向) 化,孝子弟弟贞妇顺孙日以众多,田者让畔,道不拾遗,……吏民乡 (向) 于教化,兴于行谊,可谓贤人君子矣。’”

【今译】 汉代黄霸任颍川太守,宣帝特赐以车盖,高一丈,以表彰他。黄任太守期间,颍川大治,百姓归于教化,子孙孝敬长辈,兄弟夫妇和睦友爱,耕田者互相让地界,路不拾遗,一片太平盛世景象。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称颂地方官吏治理有方,政绩优良。

【典形】 黄公盖、能名自颍川、颍川政、张高盖。

【示例】

〔黄公盖〕 唐·岑参《送襄州任别驾》:“莫羡黄公盖,须乘彦伯舟。”

〔能名自颍川〕 唐·杜甫《送梓州李使君之任》:“籍甚黄丞相,能名自颍川。”

〔颍川政〕 唐·杜牧《早春寄岳州李使君》:“分符颍川政,吊屈洛阳才。”

〔张高盖〕 唐·李高隐《哭遂州萧侍郎》:“啸傲张高盖,从容接短辕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昆吾锋

    源见“昆吾”。喻指杰出人物。唐李华《寄赵七侍御》诗:“纬卿陷非罪,折我昆吾锋。”【词语昆吾锋】   汉语大词典:昆吾锋

  • 花发要人催

    源见“催花鼓”。咏花事。明高启《废宅芍药》诗:“昔年花发要人催,今日无人花自开。”

  • 不识丁

    同“不识一丁”。明王世贞《艺苑卮言》卷四:“彼所重王剧、王勔、苏味道者,一以钩党取族,一以模棱贬窜,区区相位,何益人毛发事,千古肉食不识丁,人举为谈柄,良可笑也。”【词语不识丁】   汉语大词典:不识

  • 山中陶宰相

    同“山中宰相”。元迺贤《送林庭立归四明兼简张子端兄弟》诗:“若见山中陶宰相,白云千里思悠悠。”

  • 断发文身

    《左传.哀公七年》:“大伯端委以治周礼,仲雍嗣之,断发文身,赢以为饰,岂礼也哉?……”子贡对吴国太宰伯嚭说:“周太伯穿朝服、戴朝帽实现周礼,仲雍继承太伯作君主,他剪断头发、又在身上刺花纹,赤裸着身体作

  • 知荣守辱

    《老子》:“知其荣,守其辱,为天下谷。”河上公注:“荣以喻尊贵,辱以喻污浊,知己之有荣贵,当守之以污浊。如是,则天下归之如流水入深谷也。”因以“知荣守辱”指韬光养晦的处世哲学。三国 魏曹植《潜志赋》:

  • 日薄西山,气息奄奄,人命危浅,朝不虑夕

    薄:迫近。浅:时间短。 太阳靠近西山,将要落下,老人只有一丝气息,将要断绝。寿命不长了,死亡就在旦夕。 比喻衰老的人临近死亡,或腐朽的事物,即将覆灭。语出晋.李密《陈情表》:“但以刘日薄西山,气息

  • 贻厥

    源见“诒燕”。指后嗣,子孙。《文选.王俭〈褚渊碑文〉》:“明皇不豫,储后幼冲,贻厥之寄,允属时望。”吕向注:“贻厥谓后嗣也。”唐颜真卿《郭公庙碑》:“况乎友于著睦,矕龙虎者十人;贻厥有光,纡青紫者八九

  • 纳污藏垢

    同“纳污含垢”。梁启超《中国积弱溯源论》四节:“所最可痛者,旧病未去,新病复来,日积月深,纳污藏垢,驯至良医束手,岌岌待亡。”欧榘甲《新广东》:“此私会也,人类不齐,流品最杂,为纳污藏垢之巢窟。”见“

  • 不下机

    《战国策.秦策一》:“(苏秦)说秦王,书十上而说不行。黑貂之裘弊,黄金百斤尽,资用乏绝,去秦而归。……归至家,妻不下纴,嫂不为炊,父母不与言。”苏秦说秦惠王,他的意见不被采纳。回到家中,家里人也因他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