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黔驴之技

黔驴之技

唐.柳宗元《三戒.黔之驴》:“黔无驴。有好事者船载以入,至,则无可用,放之山下。虎见之,庞然大物也,以为神(神,此指神奇物)。蔽林间窥之,稍出近之,慭慭然(慭,音yìn,慭慭然,小心谨慎的样子),莫相知。他日,驴一鸣,虎大骇,远遁,以为且噬(噬,咬)己也,甚恐。然往来视之,觉无异能者。益习其声,又近出前后,终不敢搏。稍近,益狎(狎,此指撩拨挑衅),荡倚冲冒(指对驴轻侮戏弄)。驴不胜怒,蹄(踢,作动词用)之。虎因喜,计之曰:‘技止此耳!’因跳踉(踉,音liáng,跳踉,跳跃)大㘎(㘎,音hǎn,虎怒吼),断其喉,尽其肉,乃去。噫!形之庞也类有德(德,道德,修养),声之宏也类有能,向不出其技,虎虽猛,疑畏卒不敢取,今若是焉(指如此无能),悲夫!”

“黔之驴”是一个寓言故事。驴子从表面上看是一个庞然大物,但实际上并无能力,盛怒之下,也仅能一踢,虎终于发现它”“技止此耳”。其实,社会上那些虚有其表,虚张声势的现象,不一样都是“黔之驴”吗?

后因以比喻炫耀拙劣的伎俩而本领有限,常用以讥讽人不知藏拙,以至取辱或遗笑于他人。

董必武《红岩村题诗》:“结庐在虎穴,纸虎逊黔驴。”这是反用其事的一例。


偏正 黔,今贵州一带。技,技能。黔驴的技能。比喻伎俩拙劣或本领有限。语本唐·柳宗元《三戒·黔之驴》:“驴一鸣,虎大骇,远遁,以为且噬己也,甚恐。然往来视之,觉无异能者。……稍近益狎,荡倚冲冒。驴不胜怒,蹄之。虎因喜,计之曰:‘技止此耳。’因跳踉大㘚,断其喉,尽其肉,乃去。”※驴,不读作lú。△贬义。多用于表示无能方面。→鼯鼠技穷 ↔神通广大。也作“黔驴技穷”。


【典源】 唐·柳宗元《三戒》:“黔无驴,有好事者船载以入。至则无可用,放之山下。虎见之,尨 (pang) 然大物也,以为神。蔽林间窥之,稍出近之, 慭(yin)慭然莫相知。 他日, 驴一鸣,虎大骇,远遁,以为且噬己也,甚恐。然往来视之,觉无异能者。益习其声,又近出前后,终不敢搏。稍近,益狎,荡倚冲冒,驴不胜怒,蹄之。虎因喜,计之曰:‘技止此耳!’因跳踉大噉,断其喉,尽其肉,乃去。”

【今译】 贵州地方没有驴,有人用船带进一头,运到却没有用处,于是放在山下。老虎见驴是只庞然大物,认为是神兽。先从林子里悄悄张望,又渐渐挨近,唯恐激怒了它。过了几日,驴一叫,把虎吓了一大跳,急忙跑开,以为驴要吃它,十分恐惧。然而往来观察,觉得驴没什么大能耐。渐渐又习惯了驴的叫声,又在它前后走动,但始终不敢去与它相斗。后来更接近了,去挨碰驴子,驴子很反感,去踢老虎。老虎高兴了,盘算道:“原来就这点本事啊!”于是冲上去将驴扑倒,咬断它的喉咙,吃光它的肉才去。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形容徒有其表,本领有限。

【典形】 黔驴、黔驴之技、穷黔驴、三蹄无技。

【示例】

〔黔驴〕宋·陆游《丁未除夕前二日休假感怀》:“怨谤相乘真市虎,技能已尽似黔驴。”

〔黔驴之技〕 宋·张孝祥《抚州到任谢执政》:“殚黔驴之技,未答洪私; 致鹈梁之讥,莫逃余责。”

〔穷黔驴〕 清·王摅《寄示昭复昭被》:“两者俱抵滞,技恐穷黔驴。”

〔三蹄无技〕 清·王夫之《读甘蔗生遣兴诗》:“六息何心化北鱼,三蹄无技弄黔驴。”


【词语黔驴之技】  成语:黔驴之技汉语词典:黔驴之技

猜你喜欢

  • 初生之犊不惧虎

    源见“初生之犊”。比喻阅世不深的年轻人,敢说敢干,无所畏惧。《三国演义》七四回:“俗云:‘初生之犊不惧虎。’父亲纵然斩了此人,只是西羌一小卒耳;倘有疏虞,非所以重伯父之托也。”见“初生之犊不怕虎”。靳

  • 象物知神奸

    源见“禹鼎”。指禹收九州之金铸九鼎而象百物,使民能识别妖魔鬼怪等害人之物而懂得美恶。唐韩愈《谢自然诗》:“余闻古夏后,象物知神奸。”

  • 臞儒

    《汉书.司马相如传下》:“相如以为列仙之儒居山泽间,形容甚臞,此非帝王之仙意也。”臞,消瘦。因称隐居的士人为“臞儒”。宋苏轼《雪后刘景文左藏和顺阇黎诗见赠次韵答之》:“载酒邀诗匠,臞儒不是仙。”金元好

  • 刘宠钱

    同“刘宠选一钱”。元张可久《柳营曲.自会稽迁三衢》曲:“拜辞了刘宠钱,笑上了子猷船。”

  • 师旷之聪

    参见:子野之聪

  • 花源

    同“桃花源”。唐钱起《酬王维春夜竹亭赠别》:“今宵竹林下,谁觉花源远。”唐 苏广文《自商山宿隐居》诗:“闻道花源堪避秦,幽寻数日不逢人。”【词语花源】   汉语大词典:花源

  • 醉乡记

    《新唐书.隐逸.王绩传》:“王绩字无功,绛州龙门人。……求为六合丞,以嗜酒不任事,时天下亦乱,因劾,遂解去。……游北山东皋,著书自号东皋子。……时太乐署史焦革家善釀,绩求为丞,……著《醉乡记》以次刘伶

  • 莺出谷

    《诗经.小雅.伐木》:“伐木丁丁,鸟鸣嘤嘤。出自幽谷,迁于乔木。嘤其鸣矣,求其友声。”《伐木》诗中只说“鸟鸣”,并未指明为何鸟。《毛诗》将“嘤其鸣矣”解为“莺其鸣矣”,此说见唐.李善注《文选》卷二十四

  • 藏娇

    源见“金屋藏娇”。比喻纳妾别居。清孔尚任《桃花扇.逢舟》:“匆忙扮作新人,夺藏娇,金屋春;一身宠爱,尽压钗裙。”【词语藏娇】   汉语大词典:藏娇

  • 挥金陌上郎

    源见“秋胡戏妻”。指负心淫佚的男子。宋贺铸《生查子》词:“挥金陌上郎,化石山头妇。何物系君心,三岁扶床女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