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七星关

七星关

①明置,属茂州。在今四川茂县西南四十五里南新镇(七星关)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茂州:“又南有七星关。”《清一统志·茂州》:七星关“关前山有小孔七,大孔一,穿山而成,如七星伴月然,故名。关南栈道临江倚崖,古称绝险。明嘉靖十九年,副使张问之凿崖开修,旁有偏桥”。

②在今贵州福泉县北五里。明郭子章《黔记》卷5:“自东北由七星关地松水洞、阿亮砦、打铁关、滃埋砦、上塘坡洞,至平越行府,共九十余里。”

③明洪武十五年(1382)置,即今贵州毕节市西南九十里七星关。


(1)在今四川省茂县西南南新(七星关)。因关前有山,上有小孔七,大孔一,穿山而成,如七星伴月,故名;一说即唐时望星关。关南栈道西临岷江倚崖,甚为险绝。明嘉靖十九年(1540年),凿崖开修。(2)在贵州省毕节市西与赫章县交界处。当川、黔、滇三省咽喉,关口海拔1440米。关下六冲河水急滩险,两岸悬崖嵯峨,形势险要。相传三国时诸葛武侯南征回师途经此地,连夜抢渡,燃火七堆,通宵不灭,宛若七星照耀,因此得名。明洪武十五年(1382年)置七星关后千户所,属乌撒卫。驻重兵把守关隘,有黔腹雄关、汉诸葛武侯祀七星关处等题词。关下有中国工农红军二、六军团政治部主任夏曦烈士纪念碑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竹堑

    即今台湾省新竹市。本高山族竹堑社的音译。连横《台湾通史·经营纪》:清康熙五十二年(1713),“北路营参将阮蔡文亲赴竹堑、大肚诸社,抚慰番黎”。雍正九年(1731)淡水厅移治于此。光绪元年(1875)

  • 左翼中旗

    ①清顺治十二年(1655)设,属蒙古土谢图汗部。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东戈壁省赛汗都兰南。②又称东路左翼中旗。清康熙二十八年(1689)设,属蒙古车臣汗部。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肯特省巴特瑙饶布东。③又称西路

  • 丽邑

    即骊邑。在今陕西临潼县东北十四里。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:十六年(前231),“秦置丽邑”。即此。

  • 永清门

    即覆盎门。汉长安城南面东头一门。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北大白杨、小白杨二村之北。《三辅黄图》卷1:“长安城南出东头第一门曰覆盎门, 一号杜门。……王莽更名曰永清门长茂亭。”

  • 六工山

    在今山东东平县西北五十八里斑鸠镇南部,东平湖北岸。相传古须句国曾在此设土、石、金、木、草、鲁六工,故名。《清一统志·泰安府一》:六工山“在东阿县西南三十里。其南有北腊山,又西有柏木山、子路山、凤凰山,

  • 降都督

    东汉建安十九年 (214) 刘备置, 以招徕南部边缘各郡。治所在南昌县 (今云南镇雄县境)。三国蜀章武元年 (221) 移治平夷县 (今贵州毕节市)。建兴十一年 (233),又移治味县 (今云南曲靖市

  • 五节堰

    在今陕西陇县西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陇州汧源县:“有五节堰,引陇川水通漕。武德八年,水部郎中姜行本开,后废。”

  • 罗局镇

    金置,属岐山县。即今陕西岐山县东南二十五里罗局村。元废。集镇名。在陕西省岐山县东南部。属枣林镇。人口 3600。宋《元丰九域志》为马碛镇。明万历年间名挪集镇。清雍正年间已为今名。产小麦、玉米、油菜籽。

  • 赤松子山

    一名赤亭山。在今浙江富阳市东。宋《咸淳临安志》卷27富阳县:“赤松子山在县东九里。高一百五十丈,周围四十里一百步。赤松子驾鹳时憩此, 因得名。”

  • 葛岭

    在今浙江杭州市西。宋 《淳祐临安志》 卷9: “葛仙翁尝炼丹于此”,故名。南宋建炎二年(1128) 尉曹将金胜等于此败金兵,度宗赐贾似道宅第于葛岭,即此。在浙江省杭州市宝石山西面。海拔166米。据传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