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七闽

七闽

①古时分居于今福建和浙江南部一带的闽人为七族,总称七闽。后泛指今福建省地。 《周礼·职方》:“辨其邦国、都、鄙、四夷、八蛮、七闽、九貉、五戎、六狄之民。”郑玄注:“闽,蛮之别也。《国语》曰闽芉蛮矣。四、八、七、九、五、六,周之所服国数也。”贾公彦疏:“叔熊居濮如蛮,后子从分为七种,故谓之七闽也。”苏轼《送张职方吉甫赴闽漕六和寺中作》诗,有“空使吴儿怨不留,青山漫漫七闽路”句。

②即今福建省之别称。


古时分居于今福建省和浙江省南部一带的闽人为七族,总称七闽。后泛指今福建省地。《周礼·职方》:“辨其邦国、都、鄙、四夷、八蛮、七闽、九貉、五戎、六狄之人民。”郑玄注:“闽,蛮之别也。《国语》曰闽芊蛮矣。四、八、七、九、五、六,周之所服国数也。”贾公彦疏:“叔熊居濮如蛮,后子从分为七种,故谓之七闽也。”苏轼《送张职方吉甫赴闽漕六和寺中作》诗有“空使吴儿怨不留,青山漫漫七闽路”句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中原

    即中土、中州。先秦时代已有雒邑(今河南洛阳市)和陶(今山东定陶)是天下之中的说法,后来华夏族活动范围扩大,古豫州仍被视为九州之中,称之为中原。故狭义的中原指今河南省一带,如《明实录》:永乐十四年(14

  • 菑丘县

    东汉改甾丘县置,属彭城国。治所在今安徽宿州市东北六十六里支 (甾) 河乡城孜集。三国魏废。古县名。西汉置甾丘县,东汉改为菑丘县,治今安徽省宿州市东北。属彭城国。三国魏废。

  • 僧道关

    即今陕西山阳县东南漫川关。清雍正 《陕西通志》卷17: 僧道关 “南蛮王以僧道兵拒杨文广处。石门尚存”。

  • 伊犁将军

    清乾隆二十七年(1762)置,治所在惠远城(今新疆霍城县南三十里,伊犁河北)。《清一统志·新疆统部》:总统伊犁等处将军“统辖天山南北各新疆地方驻防官兵调遣事务”。辖境相当今巴尔喀什湖以南的伊犁河流域和

  • 七星关河

    即今贵州毕节市西六冲河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毕节卫七星关后千户所:“有七星关河,亦曰可渡河,源出四川乌撒府,即北盘江上流,七星关在其上,下流入云南沾益州界。”

  • 靖川堡

    北宋元符二年 (1099) 置,属晋宁军。在今陕西佳县西北一百里。后废。

  • 兀者左卫

    明永乐二年(1404)析兀者卫置,属奴儿干都司。在今黑龙江省伊春市汤旺河中上游流域。后废。明永乐二年(1404年)置,治今黑龙江省汤旺河上游。属奴儿干都司。后废。

  • 鸡讲司

    在今贵州雷山县东北二十八里营上。清雍正九年(1731)置鸡讲长官司,乾隆二年(1737)设鸡讲汛。

  • 吴皋县

    唐天祐中改丰城县置,属洪州。治所即今江西丰城市。五代南唐复名丰城县。古县名。唐天祐中改丰城县置,治今江西省丰城市。属洪州。五代南唐复改为丰城县。

  • 桃渠源

    即今陕西淳化县北秦河乡桃渠塬。1935年西北革命根据地置淳耀县治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