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望坡
在今四川峨眉山市西南峨眉山中峰寺左。其路险峻,行者三望乃至。《清一统志·嘉定府一》:峨眉山,“《旧志》:中峰寺前为三望桥、三望坡”。
在今四川峨眉山市西南峨眉山中峰寺左。其路险峻,行者三望乃至。《清一统志·嘉定府一》:峨眉山,“《旧志》:中峰寺前为三望桥、三望坡”。
北宋元丰七年 (1084) 置,属诚州。即今湖南通道侗族自治县西北四十七里县溪镇。元祐三年(1088) 废。
又作氂牛城、 犛牛城。 在今青海西宁市北五十里。 《宋史·地理志》: 西宁州宣威城 “旧名牛城,崇宁三年改今名”。
地区名。明时称云南昆明市以东地区为迤东。清置迤东道,驻曲靖府 (今云南曲靖市)。《清史稿·孙可望传》: 顺治三年 (1646),“可望入云南会城,遣 (李) 定国徇迤东。……定国亦定迤东诸府”。地区名
清雍正二年 (1724) 析青浦县北境置,属松江府。治所在唐行镇 (今上海市青浦县治)。以县东竿山之北福泉山为名。乾隆八年 (1743)废。(1)古县名。清雍正二年(1724年)析青浦县置,与青浦县(
东魏置于郁洲上。在今江苏连云港市东北云台山一带。《北齐书·杜弼传》: “显祖发忿,遂徙弼临海镇。时楚州人东方白额谋反,南北响应,临海镇为贼帅张绰、潘天合等所攻,弼率厉城人,终得全固。”在江苏省射阳县北
即大头山。在今河南林州市西北二十五里。《清一统志·彰德府 一》: 大头山,“ 《府志》:大头山,一名殿子山”。即“大头山”。
在今山东曲阜市东九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32曲阜县: 坰泽 “即鲁僖公牧马处。俗名连泉泽”。
东汉末袁术筑。在今河南偃师市西南。《水经·洛水注》: 合水注于公路涧,“上有袁术固。四周绝涧,迢递百仞,广四五里”。
唐置,属洪州。治所即今江西修水县。《元和志》卷28洪州:分宁县,“贞元十六年刺史李巽奏分武宁县西界置,因以名焉”。北宋属隆兴府,南宋建炎四年(1130)于县置义宁军,寻罢。元至元间属宁州,大德八年(1
①即今四川重庆市渝北区西悦来乡。清道光 《江北厅志》 卷2: 悦来场 “去城六十里”。②今四川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东北悦来乡。道光《石砫厅新志》 卷1: “东北为油榨房,东十里经丰都界大沙坝场,又三十里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