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东江镇

东江镇

即今广西河池市东北东江乡。明置巡司于此。


(1)在山东省龙口市中部。面积56.9平方千米。人口3.9万。镇人民政府驻东江,人口 4000。明成化年间,江姓兄弟迁来居住,取名江哥庄;后演变为江格庄。清末,分东、西两个村,该村称东江格庄,1981年更名东江。1949年隶芦北区,1953年隶九区和十区。1956年属位庄区、香坊区、泉水区。1957年属智家乡、碓徐乡。1958年成立智家公社。1982年以驻地东江更名东江公社。1984年设置东江乡,1988年改置东江镇。泳汶河、矫家河、绛水河经镇内。产小麦、玉米、大豆、谷子、花生、甘薯等。盛产长把梨、苹果、杏、桃、葡萄等。有油泵油嘴、石油化工、粉末冶金、化工、钢窗建筑材料、大理石等厂及建筑公司。黄水公路经此。有新石器时代的邵家文化遗址。(2)在湖南省资兴市西部。面积140平方千米。人口2.8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凉树湾,人口 8700。以东江河流经区内,故名。1949年属城厢镇,1956年属燎原公社,1962年为木根桥公社,1984年改乡。1997年置镇,改名东江。主产稻、蔬菜。矿产有煤、石灰石、钨。有建材、啤酒等厂。东江水电站是全国重点工程之一。郴三铁路、省道1813线、资郴公路经此。(3)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金城江区东北部、龙江北岸、大环江下游西岸。面积197平方千米。人口2.7万,96%为壮族。镇人民政府驻东江街,人口 3000。唐东玺县治。因处大环江西岸,河处街东,故名。1952年前分属环江、宜山县地,1953年为河池县东江区。1958年改公社,1962年改区,1965年复公社。1984年改乡,1996年置镇。主产玉米、小麦、稻、薯类、甘蔗、柑橙等。为市主要蔗产区。有自治区及市属棉纺、机械、冶炼、草酸、造纸等厂。设有农贸集市。黔桂铁路经此设站,公路通市区。游览点有金龟山。(4)在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西部、白龙江北岸。面积21平方千米。人口 7200。镇人民政府驻胡家坪,人口 1200。镇以境内东江水自然村得名。1950年设东江乡,1957年并入城关镇。1962年设东江镇,1983年改乡,1986年置镇。产稻、小麦、柑橘等。有农机、化学、制药、印刷、面粉等厂。陇南地区农科所设此。212国道经此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禁峪关

    又称小关、禁峪口。在今陕西潼关县东,北去旧潼关十里。《资治通鉴》: 南朝梁大同三年(537),胡三省注: “小关在潼关之左,唐时谓之禁谷。” 《清一统志·同州府》: 禁峪关 “在潼关厅南十里,即禁山谷

  • 大涨海

    即涨海。指今南海东部。《梁书·南海诸国传》:“又传扶南东界即大涨海。”

  • 于塘村

    ①在今江苏靖江市西北三十里。《方舆纪要)卷25常州府靖江县:于塘村“旧为晋陵县地,元置于塘巡司。明初以司在江北新开河口,因改属泰兴县。今为两县接境处”。②即今江苏武进县北澡港河东岸圩塘镇。《明史·地理

  • 朵·甘思

    藏语音译名。亦作朵·甘。大体上当今青海、甘肃藏族聚居区和西藏北境及四川、云南藏族聚居区和西藏东境。吐蕃王朝(约629—842)占据管辖,两宋时建有唃厮啰等地方政权;元代为宣政院管辖,置吐蕃等处及吐蕃等

  • 临城煤矿支线

    简称临城支线。自今河北临城县东北鸭鸽营站至临城煤矿。长15.2公里。为京汉铁路支线。清光绪三十一年 (1905) 动工修建,三十四年(1908) 通车。1945年被拆除。

  • 破釜塘

    即今江苏西部洪泽湖。《清一统志·扬州府一》 引 《元和志》: 白水陂 “在宝应县西八十里。邓艾所作,与安徽破釜塘相连……隋大业末,破釜塘坏,水北入淮,于是白水塘亦坏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1盱眙县: 洪

  • 白土坪

    在今四川平昌县北。清道光《巴州志》卷1:白土坪“在州东一百六十里。宋向铨、谭渊战元兵处”。

  • 洪山口关

    明置,属遵化县。为长城关隘之一。在今河北遵化市东北五十里洪山口 乡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1遵化县: 洪山口关 “有城,其内为松棚营”。

  • 昔陀

    唐南诏会川都督府辖地。在今四川会东县东铅锌镇。一说会东县。宋为大理绛部地。元为会理州治。《元史· 地理志》 会理州: “在会川府东南。唐时南诏属会川节度,地名昔陀。有蛮名阿坛绛,亦仲由蒙之遗种。其裔罗

  • 杜州

    唐置羁縻州,属巂州都督府。治所在今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区东境大凉山地区。后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