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中渭桥

中渭桥

秦始皇修建,初名横桥,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北。汉初名渭桥或石柱桥。武帝后称中渭桥。《三辅黄图》卷6引《三辅旧事》云:“秦造横桥,汉承秦制,广六丈三百八十步,置都水令以掌之,号为石柱桥。”《元和志》卷1咸阳县:“中渭桥,在县东南二十二里。本名横桥,驾渭水上。”唐贞观十年(636)移至今西安市直北。五代以后,被西渭桥取代,逐渐废弃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汉长安城横门外(今西安市西北六村堡相家巷)的田野里发现了横门遗址。


本名横桥。秦始皇建。在秦都咸阳,“渭水南有长乐宫,渭水北有咸阳宫,欲通二宫之间,故造此桥”(《元和郡县志》)。西汉名渭桥,习称中渭桥,又名横门桥,别称石柱桥。为都城长安通往北方渭河桥梁。《汉书·文帝纪》:代王“使宋昌先之长安观变,昌至渭桥,丞相已下皆迎”;《汉书·张释之传》:文帝“行出中渭桥”,皆即此。东汉末被董卓焚毁,曹操重修。东晋末刘裕又毁之,北魏修复。唐贞观十年(636年)改建于今陕西省西安市偏西渭水上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建中四年(783年),朱泚据长安,“马燧遣其行军司马及其子彙将兵五千人入援,屯中、渭桥”,即此。唐末后废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仙回营

    明万历时置,在今广西昭平县西北仙回瑶族乡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7永安州:仙回营“其地有仙回洞,东南去昭平县百二十里,亦曰仙回山。本属平乐县。弘治十一年,督臣邓廷瓒请以仙回洞田给昭平堡耕种,是也。万历四年

  • 南平山

    在今云南禄丰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14禄丰县: 南平山在 “县西十五里。三面陡峻,惟南稍平,因名”。

  • 井州

    隋开皇十六年(596)置,治所在井陉县(今河北井陉县西北)。大业初废。唐武德元年(618)复置,贞观十七年(643)废。隋开皇十六年(596年)置,治井陉县(今河北井陉县西北)。辖境相当今河北省井陉县

  • 鲁城县

    隋开皇十六年 (596) 置,属瀛州。治所在今河北黄骅市西北乾符村。《寰宇记》 卷65沧州清池县“废乾符县” 条: 鲁城县“遥取长芦县北平虏城为名”。大业初属河间郡。唐乾符二年 (875) 改名乾符县

  • 天州

    元改羁縻添州置,属来安路。治所即今广西百色市。明初废。

  • 红岩村

    在今四川重庆市西北沙坪坝小龙坎东八里,嘉陵江南岸。1939—1946年为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八路军重庆办事处驻地,周恩来、董必武等在此工作,1945年8月,毛泽东来重庆同国民党谈判住此。1961年定为全国

  • 查尔喀特湖

    即今西藏申扎县西北一百八十里孜桂错。东南距嘉零湖十八里。清末辛亥年版 《西藏新志》 卷上: 嘉零湖 “自西北隅流出,而入查尔喀特湖”。

  • 五池口

    又称五池沟。在今河南中牟县西。《水经·渠水注》:渠水经圃田泽后,“后合五池沟,谓之五池口。魏嘉平三年,司马懿帅中军讨太尉王凌于寿春, 自彼而还,帝使侍中韦诞劳军于五池者也”。在今河南省中牟县西。为渠水

  • 小洞庭湖

    在今山东东平县州城镇北三十里蚕尾山下,世称小洞庭湖。唐苏源明《小洞庭洄源亭宴四郡太守诗序》称“左拂蚕尾”。诗中说:“小洞庭兮牵方舟,风袅袅兮离平流。牵方舟兮小洞庭,云微微兮连绝�8

  • 怀宫

    在今河南泌阳县城。《后汉书·光武帝纪》:建武元年(25)八月,“癸丑,祠高祖、太宗、世宗于怀宫”。即此。在今河南省泌阳县城。《后汉书·光武帝纪》:建武元年(25年)祠高祖、太宗于怀宫,即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