义川郡
①西魏大统三年(537)置,属汾州(后改丹州)。治所在义川县(今陕西宜川县东北郭下村)。辖境相当今陕西宜川县地。北周改为丹阳郡。
②西魏末改洛安郡置,为东义州治。治所在卢氏县(今河南卢氏县)。隋开皇初废。
(1)西魏改洛安郡置,治卢氏县(今属河南)。辖境约相当今河南省洛水上游北部。隋开皇初废。(2)西魏大统三年(537年)置,治义川县(今陕西宜川县东北)。辖境约相当今陕西省宜川县地。隋开皇三年(583年)废。
①西魏大统三年(537)置,属汾州(后改丹州)。治所在义川县(今陕西宜川县东北郭下村)。辖境相当今陕西宜川县地。北周改为丹阳郡。
②西魏末改洛安郡置,为东义州治。治所在卢氏县(今河南卢氏县)。隋开皇初废。
(1)西魏改洛安郡置,治卢氏县(今属河南)。辖境约相当今河南省洛水上游北部。隋开皇初废。(2)西魏大统三年(537年)置,治义川县(今陕西宜川县东北)。辖境约相当今陕西省宜川县地。隋开皇三年(583年)废。
西汉神爵二年(前60)置,属金城郡。治所在今甘肃兰州市西北红古区花庄一带。《后汉书·明帝纪》:中元二年(57)九月,“烧当羌寇陇西,败郡兵于允街”。李贤注:“允街,县名也。音铅,街音隹。属金城郡。故城
西魏文帝元宝炬的陵墓。在今陕西富平县东南。宋敏求《长安志》卷19富平县:“西魏文帝陵,在县东南二十五里。”
在今贵州瓮安县境。明万历二十八年(1600) 征播之役,贵州兵蔡兆吉自乾坪抵箐冈,即此。在今贵州省瓮安县境。明万历二十八年(1600年)征播之役,贵州兵蔡兆吉自乾坪抵箐冈,即此。
即今浙江建德市东北乌龙山。《清一统志·严州府》:乌龙山“在建德县(故治在今建德市东北梅城镇)北三里。……旁有乌龙岭。明初克严州,苗帅杨完者屯乌龙岭,李文忠击败之,即此”。
在今江苏吴江市南。南宋范成大《吴郡志》卷9:乌夜村,“晋穆帝后,何准女,窝居县南,产后于此。将产之夕,有群乌惊于聚落,尔后乌更鸣,众共异之。及明,大赦”。
北宋置,属安居县。在今四川安岳县东南七十里龙新镇南茗山坝。以茗山为名。《宋史·张威传》: 南宋嘉定十二年 (1219),兴元叛兵张福、莫简率红巾军 “自遂宁入普州茗山,威进兵重围,绝其粮道,昼夜迫之。
元置,属播州安抚司。治所在今贵州黄平县西北上塘乡。明废。元置,治今贵州省黄平县西上塘。属播州宣抚司。明废。
明弘治十年(1497)以太仓卫、镇海卫改置,属苏州府。治所即今江苏太仓市。清雍正二年(1724)升为直隶州。1912年改为县。明弘治十年(1497年)改太仓卫置,析昆山、常熟、嘉定三县地益之,治今江苏
又名天山。即今江苏高邮市西南六十里天山乡之土山。《寰宇记》 卷130高邮县: “土山在县西南。按 《南兖州记》 云,高邮界有土山,上有土井、石臼,山下之人时见人着朱高冠,徘徊井侧。或云古列仙之宅焉。《
唐置,属积利州。即今辽宁瓦房店市北得利寺镇。《新唐书·高丽传》: 贞观二十一年 (647),青丘道行军大总管李进达等,自莱州渡海,“取石城,进攻积利城”。即此。在今辽宁省瓦房店市龙潭山。唐贞观二十一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