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五都

五都

①战国齐以国内五城置五都,性质略同于其他各国的郡,设有经过选练的常备兵。《史记·燕召公世家》:齐宣王“因令章子将五都之兵,以因北地之众以伐燕”。《索隐》:“五都即齐也。按:临淄是五都之一也。”五都无定说,一说为临淄、平陆、高唐、即墨和莒。

②西汉都长安,以洛阳、邯郸、临菑、宛、成都为五都。《汉书·食货志》:王莽“遂于长安及五都立五均官,更名长安东西市令及洛阳、邯郸、临甾、宛、成都市长皆为五均司市师”。

③三国魏都洛阳,以长安(西汉故都)、谯(皇室本都)、许昌(汉献帝旧都)、邺(曹操时魏都)、洛阳为五都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文帝纪》:黄初二年(221)一月,“改许县为许昌县”。注引《魏略》云:“改长安、谯、许昌、邺、洛阳为五都。”

④唐宝应元年(762)以京兆府为上都,河南府为东都,凤翔府为西都,江陵府为南都,太原府为北都,合称五都。

⑤泛指繁华都市。宋玉《登徒子好色赋》:“周览九土,足历五都。”李善注:“五都,五方之都也。”


(1)战国齐置五都,即国都临淄及别都高唐、平陆、博、邶殿,或以为后二都可能是即墨和莒。性质相当于其他国家的郡,主要为军事目的。五都都驻有选练的常备兵。《史记·燕召公世家》:齐宣王曾用五都之兵灭燕。(2)西汉时首都长安以外的五个大都市,即雒阳、邯郸、临淄、宛、成都。 (3)三国魏都洛阳,黄初二年(221年)又以长安(西汉故都)、谯(皇室本贯)、许昌(汉献帝旧都)、邺(曹操时魏都)与洛阳合称五都(见《三国志·魏志·文帝纪》裴注引《魏略》)。(4)唐宝应元年(762年)以京兆府为上都,河南府为东都,凤翔府为西都,江陵府为南都,太原府为北都,合称五都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贡噶宗

    在今西藏贡嘎县西。原西藏地方政府设贡噶宗。1960年与杰德秀等谿合并设贡噶县,驻热麦。1976年改为贡嘎县。噶,又作嘎。原西藏噶厦地方政府设,治今西藏自治区贡嘎县吉雄贡噶学村。1960年与堆、札、隆巴

  • 陵川县

    隋开皇十六年 (596) 置,属泽州。治所即今山西陵川县。《元和志》 卷15: “因川为名。” 大业初属长平郡。唐属泽州。蒙古至元三年(1266) 废,后复置陵川县。清雍正六年 (1728) 属泽州府

  • 玉田峰

    在今福建建阳市西南七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7建阳县:玉田峰“尖如削玉,高出云表。一名美女山。又名草山岩。有三峰竞秀”。

  • 西洋溪

    即今广东梅县东之西阳溪。《元和志》卷34程乡县:西阳水“在县南二十三里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3程乡县:西洋溪“在县东南四十里九峰山下。源出明山,逆流而西,会于梅溪”。

  • 阆中郡

    唐天宝元年 (742) 改阆州置,治所在阆中县 (今四川阆中市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阆中、苍溪、南部等市县地。乾元元年 (758) 复改为阆州。唐天宝元年(742年)改阆州置,治阆中县(今四川阆中市)。辖

  • 禺珠州

    亦作鱼珠。即今广东广州市东鱼珠。清同治 《广东图说》 卷2: 水师后营有鱼珠汛。宣统《广东舆地全图》 番禺县图: 东珠江北岸有鱼珠炮台。

  • 小琉球

    明代称今台湾为小琉球,以别于大琉球(今琉球群岛)。清初仍有人沿用此名。(1)明洪武初,琉球中山王察度受明册封,为与隋、元时称今中国台湾的“流求”相区别,遂称中山王地为“大琉球”,即今琉球群岛,而以今台

  • 长塘堰

    在今浙江鄞县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2宁波府鄞县:长塘堰“在府西南二十五里。一名百丈堰,江河夹流其下”。

  • 利俗渠

    在今陕西华县西南二十三里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郑县:“西南二十三里有利俗渠,引乔谷水……支分溉田,皆开元四年诏陕州刺史姜师度疏故渠,又立堤以捍水害。”

  • 全宁设治局

    1931年置,属热河省。治所即今内蒙古翁牛特旗驻地乌丹镇。同年改设全宁县。1931年由翁牛特左旗析置,治乌丹城(今内蒙古翁牛特旗乌丹镇)。同年升全宁县,隶热河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