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京兆郡

京兆郡

①三国魏改京兆尹置,为雍州治。治所在长安县 (今陕西西安市西北十三里)。辖境相当今陕西秦岭以北,西安市以东、华县以西及三原、泾阳、高陵三县地。晋建兴后,历为刘聪、石勒、苻健、姚苌、赫连勃勃所据。北魏徙治霸城县 (今西安市东北新筑镇附近),属雍州。北周明帝二年 (558) 复治长安县,改为京兆尹。隋开皇三年 (583) 改置雍州。大业三年 (607) 废雍州为京兆郡,治所在大兴城(今西安市)。辖境北面扩大至宜君县。唐武德元年(618) 又改为雍州,天授元年 (690) 复为京兆郡,寻复为雍州。

②东晋孝武帝时侨置,属雍州。寄治襄阳 (今湖北襄樊市汉水南襄阳城)。南齐时治邓县 (今襄阳县西北邓城)。


(1)三国魏改京兆尹置,治长安县(今陕西西安市西北)。属雍州。辖境相当今陕西省咸阳市以东、三原与高陵以南、华县以西及秦岭和商洛、丹凤、商南等市县以北。西晋东南辖境缩小,仅止秦岭山地。北魏移治霸城县(今西安市东北)。西魏仍治长安县。隋开皇三年(583年)废。大业三年(607年)复置,治长安、大兴二县(今西安市)。辖境相当今陕西省秦岭和华山以北,乾县与周至县以东,淳化、宜君二县及渭河下游以南地区。唐武德元年(618年)改为雍州。(2)东晋孝武帝时侨置,治邓县(今湖北襄樊市襄阳区西北)。南朝梁废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葭芦河

    古名诸次水。即今陕西佳县西北佳芦河。源出榆林市西北,东南流径佳县,至县城南入黄河。《宋史· 夏国传》: 李继迁 “诱杀曹光实于葭芦川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57葭州: 葭芦河在 “州西五里。中多葭芦,因名

  • 白音胡硕

    即今内蒙古科尔沁右翼中旗白音胡硕镇。清初以来为科尔沁右翼中旗驻地。“白音胡硕”系蒙古语,白音意为“美丽富饶”,胡硕意为“山形似犁铧”。

  • 文宗阁

    在今江苏镇江市北金山寺。清乾隆间建,以贮四库全书。咸丰间以兵燹毁。

  • 尖岩

    在今湖北十堰市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9郧县:尖岩“在府南百四十里。悬崖峭削,屹立千尺”。

  • 宁远水

    俗名大河。在今海南省三亚市西崖城镇南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27吉阳军:宁远水,“《元和志》云,去废宁远县一里”。

  • 礼山关

    在今河南信阳县南,河南、湖北二省交界处。《元和志》卷27应山县:礼山关“因古礼山县为名。武德八年县废,即《齐志》所谓武阳关也”。即“武阳关”。

  • 南天门

    ①在今北京市密云县东北百十里潮河西岸上甸子乡东北。清 《日下旧闻考》 卷141: 潮河 “由喀喇河屯入古北口,经柳林曲至南天门,四山环束,波流迅驶,每岁秋狝木兰,乘舆过此,例造正副浮桥以渡。南天门敕建

  • 述昆镇

    北宋熙宁八年 (1075) 废述昆县置,属龙水县。在今广西宜州市西南。古镇名。北宋熙宁八年(1075年)废述昆州为镇,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宜州市西南。属龙水县。

  • 思乐县

    1917年改思陵县置,属广西镇南道。治所在今广西宁明县东海渊镇。1928年直属广西省。1953年并入宁明县。旧县名。1916年由宁明县承审之上思州、思陵两土司辖地合置,治海渊(今广西宁明县东海渊镇)。

  • 隽州

    南朝梁承圣三年 (554) 改上隽郡置,治所在下隽县 (今湖北通城县西北)。辖境相当今湖北通城、崇阳等县地。陈天嘉四年 (563) 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