仁和场
①即今四川长寿县东北乐温乡。清光绪《长寿县志》卷1:仁和场在“治北一百二十里”。
②即今四川西充县西北仁和镇。清光绪《西充县志》卷2:仁和场在“治西四十里”。
①即今四川长寿县东北乐温乡。清光绪《长寿县志》卷1:仁和场在“治北一百二十里”。
②即今四川西充县西北仁和镇。清光绪《西充县志》卷2:仁和场在“治西四十里”。
在今湖北黄梅县西南。明曹学佺《名胜志》:“东禅院在(黄梅)县西一里,号莲花寺,乃五祖传衣钵与六祖者。有六祖簸糠池、坠腰石、樊禅师真身及吴道子所画传衣图。”
清雍正六年 (1728) 置,属雅州府。治所在今四川德格县西北俄支。宣统元年 (1909) 改流,地属登科府。
北宋元祐五年 (1090) 置,属黔阳县。即今湖南洪江市。因洪江溪而名。明置洪江驿。清置巡司于此。
即今广西西南部左江支流水口河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临尘县:“朱涯水入领方。”《水经·温水注》:“(领方)县有朱涯水,出临尘县,东北流,驩水注之……又东北径临尘县。”
一名荆隆口。在今河南封丘县西南二十里。河水自砥柱而下,至金龙口最为险隘,历代屡决。《明史·河渠志一》: 宣德十年 (1435) “浚金龙口”。即此。又称荆隆口。在今河南省封丘县西南。黄河自龙门、砥柱而
1935年改奉议县置,属广西省。治所在今广西田阳县西南右江南岸旧城村。后迁今田阳县西北那坡镇。1955年迁今田阳县。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西部、右江上游西岸。属百色市。面积 2394 平方千米。人口32.8
一作寇河。即今辽宁开原市东北寇河。《清一统志·奉天府一》:大清河“在开原县东三十里。……亦曰扣河,又南流至县东南,小清河自东南来会,合流辽河”。
在今四川中江县东南百七十里。《元和志》卷33飞乌县:飞乌山“在县西南五十五里”。县以山名。《寰宇记》卷82飞乌县:“大飞乌山高二里,周回二里。又有小飞乌山高一里,周回二里。又山在县东,重峦峻削,二山相
在今浙江绍兴县西北二十六里柯桥镇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2绍兴府: 柯桥,“ 《志》 云: 其地水流汗漫, 陂深曲, 为境内之险, 亦曰柯桥市”。
即今福建金门岛东陈坑。旧属同安县,明洪武二十年(1387)置陈坑巡司于此。清初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