余杭山
约在今江苏南部太湖附近。《越绝书》卷2:“秦余杭山者,越王栖吴夫差山也,去县五十里,山有湖水,近太湖。”《吴越春秋》卷5:“越王乃葬吴王以礼,于秦余杭山卑犹。”或说在今浙江德清县西武康附近。
约在今江苏南部太湖附近。《越绝书》卷2:“秦余杭山者,越王栖吴夫差山也,去县五十里,山有湖水,近太湖。”《吴越春秋》卷5:“越王乃葬吴王以礼,于秦余杭山卑犹。”或说在今浙江德清县西武康附近。
在今广西岑溪县西一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8岑溪县:乌峡镇“旧置于乌峡山下。后移于此,改为上里河巡司”。
清置,在今四川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南六十里大峰门山之北。
在今江西玉山县东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5广信府玉山县: 草平驿在 “县东四十五里,亦名草平镇。明初陈友谅遣将寇广信,据草平镇,遏浙东援兵是也”。
即赤县神州的省称。指中国。唐李白《赠宣城赵太守悦》诗:“赤县扬雷声,彊(强)项闻至尊。”指中国。“赤县神州”的省称。
北周天和年间改同昌郡置,为覃州治。治所在通轨县 (今四川黑水县北)。隋开皇初废。
明置,属奴儿干都司。在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黑龙江中游支流库鲁河流域。后废。
一名古水。在今山西新绛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41绛州: 鼓堆泉在 “州北十五里,出九原山,其上有堆如覆釜形,履之如鼓声。水分二派,东曰清泉,西曰灰泉,引入州城,以注于汾水”。
即今广东兴宁市西北黄竹塘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3兴宁县: 黄竹塘隘 “在县西三十里。路通龙川县”。
从湖南冷水滩(今冷水滩市)至蔡家埠(今蔡市乡)。长13.1公里。为湘桂铁路支线。1943年建成。1946年被拆除。
1949年由青岛市东北部农村析置,属山东省。治李村 (今山东青岛市东北李村镇)。因境内有崂山而得名。1953年改名崂山郊区。1961年置崂山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