倭赤
在今新疆乌什县。《元史·地理志·西北地附录》 有倭赤。
在今新疆乌什县。《元史·地理志·西北地附录》 有倭赤。
即今青海东南部的阿尼马卿山。《清一统志·青海厄鲁特》:积石山“即今大雪山。番名阿木奈玛勒占木逊山”。
即今广西合浦县东南白龙。《清一统志·廉州府》:白龙寨“在合浦县东南五十里。明洪武中设八寨防倭”。明洪武中置,即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铁山港区西南白龙。为明防倭所设八寨之一。
即大目降。在今台湾省台南县南新化镇。连横《台湾通史·建国纪》:南明弘光元年(1645),“台湾领事集归化土番之长老,设评议会”,其时归化番社中有“大穆降社”。
在今陕西西安市东北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兴元初,“(朱)泚遣张光晟将兵五千屯九曲,去东渭桥十余里”。
在今湖北仙桃市西南沔城镇西二里。《舆地纪胜》卷76复州:三阳湖“在玉沙县西二里。东曰朝阳,南曰南阳,北曰水阳,故曰三阳”。即“昭阳湖”。
在今山西朔州市东北洪涛山南。《资治通鉴》: 唐武德六年 (623),“苑君璋以突厥寇马邑,右武侯大将军李高迁及高满政御之,战于腊河谷,破之”。
即今哈萨克斯坦境之巴尔喀什湖 (或说即里海)。《隋书·铁勒传》: “得嶷海东西有苏路羯、三索咽、蔑促、隆忽等诸姓八千余。”
旧时西藏的别称。西藏旧分阿里、藏(后藏)、卫(前藏)和康(一作喀木)四部,藏人用卫藏指前后藏,元、明译为乌思藏,清译为卫藏。清人著作中有时也用卫藏概称西藏。旧时西藏地区的别称。西藏旧分阿里、藏(后藏)
在今西藏拉萨市西北十里哲蚌寺内。旧称兜率宫,意为天神宫殿。明嘉靖九年(1530)达赖二世根敦嘉措主持修建。后成为达赖三世索南嘉措、达赖四世云丹嘉措、达赖五世阿旺·罗桑嘉措坐床驻锡之地。崇祯十五年(16
又称天后行宫。在今山东烟台市中心。清光绪十年 (1884) 动工,三十二年建成。为福建商贾在原籍募款所建。会馆坐北朝南,面积3500平方米。有大门、戏楼、山门、大殿、左右廊庑,布局严谨,设计精巧,具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