偏脸城
又名招苏城。在今吉林梨树县北八里招苏台河右岸。为金天德二年 (1150) 以后韩州城遗址。
村名。在吉林省梨树县中部。属白山乡。人口800。因古城得名。主产玉米。梨桑公路经此。偏脸古城系辽、金时所筑,因依山修筑,方向不正,地势不平,故名。
又名招苏城。在今吉林梨树县北八里招苏台河右岸。为金天德二年 (1150) 以后韩州城遗址。
村名。在吉林省梨树县中部。属白山乡。人口800。因古城得名。主产玉米。梨桑公路经此。偏脸古城系辽、金时所筑,因依山修筑,方向不正,地势不平,故名。
即今福建长乐市东北西湖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6福州府:严湖“在县东北,一名西湖。陈大建初,里人严光舍田凿此。周三千二百八十丈。亦名放生湖。中有小阜,曰蟹山。后渐湮。明朝正统十年,县民刘彦良言,本县严湖周围
一名师壁洞。在今湖北来凤县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2散毛宣抚司: 散毛关 “在司南,亦曰散毛路口,本名师壁洞。……今改为散毛关”。
即今福建平和县东花山溪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9平和县: 高山溪在 “县东北。亦出大峰山,曰高山水,历大小坪,合群溪之水为溪口溪,流入南靖县,会为大溪。土人呼为高坑石神溪,或以为即石塍溪也”。《清一统志
即今广东东莞市西北中堂镇。明设巡司驻此。
在今陕西勉县东。《水经·沔水注》: 黄沙水 “北出远山,山谷邃险,人迹罕交……其水南注汉水”。
1914年析马关县置,属云南蒙自道。治所即今云南西畴县。民国 《西畴县地志》:“原名普兰,因四周之山多产兰故也。” 1920年改西畴县。
①北宋置,属宣化县。即今广西南宁市西北七十里那龙镇。②清雍正五年(1727)置,属广西提督。治所在凌云县皈乐墟(今广西百色市北)。七年(1729)改驻百色(今百色市)。后废。
北宋置,属桐城县。即今安徽枞阳县东石矶镇。在四川省犍为县西北部。面积51平方千米。人口2.4万。镇人民政府驻石溪,人口 6260。以驻地石板溪得名。1952年建民乐镇,1959年更石溪镇。有采煤、玻璃
在今河南叶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51叶县: 昆阳关 “在故昆阳城北,亦为昆阳镇,有兵戍守。一名阳关”。
在今甘肃正宁县(山河镇)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57真宁县:于庄沟“在县东二十里。其水南流入邠州淳化县,会于清水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