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八里桥

八里桥

即永通桥。在今北京市通县西八里通惠河上。因距县治八里而名。为陆路入北京的重要孔道。清咸丰十年(1860),英、法联军由天津入侵北京,清军于此抵御。《清史稿·文宗纪》:“瑞麟等与洋兵战于八里桥,不利。”即此。


(1)桥名。在今北京市通州区西。为通州至北京要道。清咸丰十年(1860年)八月初七日晨,英法联军分东、西、南三路进攻八里桥,大败僧格林沁马队;中午,被占领,即此。(2)集镇名。在陕西省洛南县东南、兑山南麓。属城关镇。人口1000。以此地距县城八里,且有一石桥得名。产玉米、小麦。名产砂锅。有陶瓷厂及兑山煤矿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唐三营

    即今河北隆化县北七十五里唐三营镇。《清一统志·承德府三》: 唐三营 “在府北一百九十里。有守备驻防,围场总管驻此”。清宣统二年于此置隆化县。1915年隆化县移治黄姑屯。

  • 谒泉山

    即隐泉山。在今山西文水县西南。《水经·文水注》: “文水又南径 (平陶) 县,右会隐泉口,水出谒泉山之上顶。俗云,旸雨愆时,是谒是祷,故山得其名,非所详也。”

  • 灵武县

    ①西汉置,属北地郡。治所在今宁夏青铜峡市西北邵岗堡西北。东汉省。《后汉书·段颎传》:建宁元年(168),段颎与田晏追羌于令鲜水上,“颎遂与相连缀,且斗且引,及于灵武谷”。唐李贤注:“灵武县名,有谷。”

  • 声口溪

    即今浙江开化县西南池淮溪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3开化县:声口溪在“县西二十里。其上流为池淮溪……池淮溪又东为声口溪,复东南流十五里注于金溪”。

  • 岷冈山

    在今浙江温州市西南潘桥镇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4温州府: 岷冈山 “在府城西三十五里。峰峦峻拔,潭谷深邃”。

  • 南川镇

    北宋熙宁七年 (1074) 降南川县置,属渝州。在今四川綦江县綦江北岸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180南平军: 南川镇 “旧怀化军南川县,熙宁九年置南平军后废为镇。绍兴二十六年,准朝旨将本镇移税务在大綦市收税

  • 李渠

    在今江西宜春市西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袁州宜春:“西南十里有李渠,引仰山水入城,刺史李将顺凿。”《清一统志·袁州府》:李渠“在府城西。源出官陂口……《府志》,元和四年,李将顺守袁州。时州多火灾,居民负

  • 鄂岳

    唐方镇名。乾元二年 (759) 置鄂、岳、沔三州都团练守捉使,大历八年 (773) 后改设鄂岳观察使。治所在鄂州 (今湖北武汉市武昌)。辖境时有变化,较长期领有鄂、岳、蕲、黄、安、申等州,相当今湖北广

  • 老鹳河

    ①亦名老鹳嘴,即芦门河。在今江苏南京市东北。《宋史·韩世忠传》:世忠与兀术“相持黄天荡者四十八日, ……兀术穷蹙, ……有献谋者曰: ‘凿大渠接江口,则在世忠上流。’兀术一夕潜凿渠三十里”。《金史·宗

  • 麻城县

    隋开皇十八年 (598) 改信安县置,属黄州。治所在今湖北麻城市东十五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6麻城县: “ 《志》 云,城本石勒将麻秋所筑,因名。” 大业初属永安郡。唐属黄州,元和三年 (808)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