八龙山
在今甘肃秦安县西北六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59秦州秦安县:八龙山,“山阜有八,回合如龙,其势如羁如御,亦谓之把龙山”。
在今甘肃秦安县西北六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59秦州秦安县:八龙山,“山阜有八,回合如龙,其势如羁如御,亦谓之把龙山”。
明属建州女真哲陈部,在今辽宁清原县浑河流域。万历十五年(1587)为努尔哈赤所并。在今辽宁省清原县浑河流域。属建州女真哲陈部。明万历十五年(1587年)为努尔哈赤所并。
一名屯浦。今安徽新安江上源横江与率水会流,合称此名。清朱彝尊《重建屯溪桥记》:“或曰:孙吴时毛甘万户屯兵于是,故溪以屯名。”后又以溪名镇。原属休宁县。《明一统志》卷16徽州府:屯溪桥“在休宁县治东南三
指东海。唐刘禹锡《汉寿城春望》:“不如何日东瀛变,此地还成要路津。”清俞樾编选日本诗集题为《东瀛诗记》,也称日本为东瀛。指东海。唐刘禹锡《汉寿城春望》:“不知何日东瀛变,此地还成要路津。”清也称日本为
一作㟂㞦岛。 在今山东龙口市西北海中。《明史·河渠四》: “自福山之罘岛至登州城北新海口沙门等岛, 西历桑岛、 㟂屺岛。” 即此。 《清一统志·登州府》: &
1914年改平远县置,属贵州贵西道。治所即今贵州织金县。以织金河为名。1923年直属贵州省。在贵州省中部、六冲河之西、三岔河之北。属毕节地区。面积 2868 平方千米。人口92.3万,有汉、苗、彝、布
清雍正十二年(1734)升沂州置,属山东省。治所在兰山县(今山东临沂市)。辖境相当今山东临沂、日照、莒县、郯城、费县、沂水、蒙阴等市县地。1913年废。北宋庆历三年(1043)王伦起义于此。金末又为刘
①春秋晋邑,后属赵。在今山西平遥县西南。《左传·昭公二年》:齐陈无宇送女致少姜,晋平公“执诸中都”。《史记·秦本纪》:秦惠文王更元九年(前316),“伐取赵中都、西阳”。均此。秦置中都县。②春秋鲁邑。
①商周时国。芈姓。西周成王封熊绎于楚蛮,都丹阳 (今湖北秭归县西北归州镇东南)。后徙都郢 (今湖北荆沙市荆州区西北纪南城)。春秋时国渐强,兼并周围小国,不断与晋争霸。楚庄王曾为霸主 疆域西北到武关 (
战国魏邑,即今山东荷泽市西北葭密寨。《寰宇记》 卷13曹州乘氏县引 《竹书纪年》: 幽公三年(前431),“鲁季孙会晋侯于楚,取葭密,遂城之”。古邑名。春秋、战国鲁邑。即今山东省菏泽市西北葭密寨。《古
在今陕西长安县南。《元和志》卷1长安县:太和宫“武德八年造,贞观十年废。二十一年以时热,公卿重请修筑,于是使将作大匠阎立德缮理焉,改为翠微宫”。在湖北省丹江口市武当山天柱峰山腰紫金城南天门外。建于明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