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来山
在今山东莒县西。《续汉书·郡国志》 琅邪国东莞:“有公来山,或曰古浮来。”《水经·沂水注》:“沂水又东径盖县故城南……沂水又东浮来之山,《春秋》经书‘公及莒人盟于浮来’者也,即公来山也。”
古山名。又称浮来山。在今山东省沂源县东南。《续汉书·郡国志》:琅邪国东莞县“有公来山,或曰古浮来”,即此。
在今山东莒县西。《续汉书·郡国志》 琅邪国东莞:“有公来山,或曰古浮来。”《水经·沂水注》:“沂水又东径盖县故城南……沂水又东浮来之山,《春秋》经书‘公及莒人盟于浮来’者也,即公来山也。”
古山名。又称浮来山。在今山东省沂源县东南。《续汉书·郡国志》:琅邪国东莞县“有公来山,或曰古浮来”,即此。
又名斋星陀。在今北京市房山区西上方山,为上方山最高峰。海拔880米。清 《日下旧闻考》 卷130引阮旻锡 《上方山记》: “峰最尊者为斋星陀,华严于此斋星。曰摘星,讹耳。僧巢其颠下,如飞鸟然。”
亦作木狭关、木硖关。在今宁夏固原县西南四十里陇山之口。《周书·文帝纪》:永熙三年(534),太祖讨侯莫陈悦于水洛城,“军出木峡关,大雨雪,平地二尺”。即此。峡,又作硖。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西南。为
在今云南保山市西南。《清一统志·永昌府》:全胜关“在潞江司西,当湾甸、猛波罗两路中。又南有偃草坡。明万历十一年,参将邓子龙败缅军于此,因设关。时缅人崩溃而下,至今草皆下生,不能上指”。
又称木稀峰。在今贵州毕节市东四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23毕节卫:木稀山“崖陡峻,石磴崎岖,仅容一马,设关以守其险”。
即今新疆温泉县西南之沃托格赛尔河,为博尔塔拉河支流。《清一统志·伊犁》: 鄂拓克赛里河 “在伊犁北。源出博罗和洛山,西北行一百里。又西北一河,源出罕哈尔察海山,东南流。二河汇而东流三十里为博罗塔拉河”
①即圜阳县。西汉置,属西河郡。治所在今陕西神木县东南秃尾河北岸。《水经·河水注》:圁水 “又东径圁阴县北,汉惠帝五年立……又东径圁阳县南,东流注于河”。东汉末废。②即西汉圜阳县。在今陕西神木县南秃尾河
即乌雨克灵喀城。今西藏南木林县东乌郁。原西藏地方政府设领噶尔谿。1960年并入南木林县。
1914年由东路道改置,属福建省。治闽侯县 (今福建福州市)。辖境约当今福建寿宁、周宁、屏南、古田、闽清以东,永泰、福清、平潭以北地区。1928年废。1914年6月由东路道改名,治闽侯县(今福建福州市
亦作大宁墟。即今广西贺县东北一百二十里大宁镇。清光绪《广西舆地全图》贺县图:东北有大凝墟。
亦作力发桥、立发桥。即今江苏海安县东十里立发乡。清《乾隆内府舆图》:如皋县北有力乏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