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今湖南道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1道州:“宣山在州北五十里。高峻盘纡。”
一名柳林镇。即今河南信阳县 (平桥镇)南三十八里柳林乡。民国 《重修信阳县志》 卷18《兵事》: 咸丰十一年 (1861) 七月,太平军入信阳,“由谭家河窜青石桥南,折至柳林”。
北魏改姑臧县置,属武威郡。治所即今甘肃武威市。西魏复名姑臧县。古县名。北魏改姑臧县置,治今甘肃省武威市。属武威郡。西魏复称姑臧县。
北宋置,在今江西临川市北六十里。后废。北宋置,在今江西省抚州市北。后废。
唐、宋时四川西南部少数民族部落。北宋为黎州属部之一。在今四川甘洛县境。《宋史·蛮夷传四》:“黎州诸蛮凡十二种:曰山后两林蛮,在州南七日程……由黎州南行七日而至其地,又一程至嶲州。嶲州今废,空城中但有浮
①在今安徽寿县西北。《寰宇记》 卷129寿州寿春县: “青冈高一百步,在县西一十三里。” 《晋书·苻坚载记》: 东晋太元八年 (383),谢玄败苻坚于肥水,“乘胜追击,至于青冈,死者相枕。坚为流矢所中
在今四川阆中市南三里锦屏山(阆中山)。清道光《保宁府志》卷6:八仙洞“嘉庆十六年,川北镇罗思举所开凿,八仙像并纯阳瓜皮诗于壁”。
又作纳吉铺。明洪武十四年(1381)置,即今贵州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。二十三年(1390)改为安庄卫。又称纳吉铺。明洪武十四年(1381年)置,即今贵州省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。属镇宁府。洪武二十三年设
在今甘肃甘谷县西。《水经·渭水注》:“渭水又东,径落门西山东流三府谷水注之。”三府谷后讹为三都谷。《宋史·曹玮传》:大中祥符九年(1016), “唃厮啰率众数万大入寇,玮迎战三都谷”。即此。
在今河南沁阳市北二十里。《元和志》卷16武德县:故大斛关“在县北 一百六里大行山上”。在今河南省沁阳市北,为太行山险隘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