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内黄县

内黄县

西汉置,属魏郡。治所在今河南汤阴县东北故城村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注引应劭曰:“陈留有外黄, 故加内云。”东魏天平初废。隋开皇六年(586)复置,属相州。移治今内黄县西二十里旧县。大业初属汲郡。唐属相州。五代晋属大名府。北宋元丰以后徙治今内黄县。金改属滑州。明属大名府。清雍正二年(1724)改属彰德府。民国初属河南河北道。1927年直属河南省。


在河南省北部,北邻河北省。属安阳市。面积1163平方千米。人口71.1万。辖6镇、11乡。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。商为相邑,河亶甲都此。战国魏黄邑。西汉置内黄县,治今内黄县城西北,属魏郡。时习以黄河南为外,黄河北为内,黄河南已有外黄县(治今杞县县城东北30千米处),此地在黄河北,故名。东汉、三国魏因之。东魏天平初废。隋开皇六年(586年)复置内黄县(治今县西),属相州;大业年间改属汲郡。唐初属黎州,贞观十七年(643年)改属相州,天祐三年(906年)属魏州。北宋移今址,属大名府。清乾隆《彰德府志》:“黄以黄泽名。魏以河南为外,河北为内,故陈留有外黄,此名内黄。”金、元属滑州。明属大名府。清雍正二年(1724年)属彰德府。1913年属豫北道,1914年属河北道,1927年直属河南省。1949年属平原省濮阳专区。1952年属河南省濮阳专区,1954年属安阳专区,1969年属安阳地区。1983年改属濮阳市,1985年属安阳市。地处黄卫冲积平原,地势平坦。卫河及其支流洹河、硝河、杏园河流经境内。属南温带半干旱气候。农产以小麦、玉米、豆类、棉花为主。工业有机械、纺织、化工、皮革、酿酒、电器、食品加工等。汤濮铁路和安濮、鹤台公路经此。名胜古迹有商都亳城遗址、刘次范遗址、颛顼陵、帝喾陵和唐代双塔、清代荒年志碑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茜泾镇

    元置,即今江苏太仓市东北四十里茜泾镇。明置巡司于此。后废。清乾隆十一年 (1746) 移州同驻此。古镇名。即今江苏省太仓市东北茜泾。元置昆山巡检司于此,明初改为唐茜泾港口巡检司。清乾隆十一年(1746

  • 天宫山

    一名天公山。即今福建龙岩市北五十里天宫山。《新定九域志》卷9漳州:天公山,“阴晦则闻箫鼓之声”。明《寰宇通志》卷47漳州府:天公山“在龙岩县西北。唐武德初有山贼至此,为雷所击,因而就擒”,故名。《清一

  • 西受降城

    唐三受降城之一。景龙二年(708)朔方大总管张仁愿筑,在今内蒙古乌拉特中旗西南乌加河(古黄河)北岸。一说在杭锦后旗北乌加河北岸、狼山口南。开元初为黄河冲毁,十年(722)总管张说移于旧城东别建新城。乾

  • 廉水县

    北魏延昌中置,属褒中郡。治所即今陕西南郑县西南濂水镇。南朝梁大同中废。南宋绍兴四年(1134) 复置,绍定间废。北魏延昌中置,治今陕西省汉中市南。南朝梁大同时废。南宋绍兴四年(1134年)复置,绍定时

  • 黄土坑营

    在今广东英德市西南。《清一统志 ·韶州府》 “高桥营” 条: 黄土坑营 “在县西南江东南岸,均防江要地”。

  • 五姓湖

    在今山西永济市东北二里。《清一统志·蒲州府一》:五姓湖“分属临晋县、虞乡县界,即古张阳池东西二陂也。……《县志》亦名五姓滩,滩旁有五姓村,因名”。古湖泊名。又称五姓滩。即今山西省永济市东北伍姓湖。因其

  • 兰家暗沙

    即今南海中中国南沙群岛之杨信沙洲。1935年命名兰家暗沙。1947年改名杨信沙洲。

  • 北府城

    在今四川重庆市渝中区江北刘家台街一带。东汉巴郡及江州县曾移治于此。《华阳国志·巴志》:汉世郡治江州,巴水北有甘橘宫,今北府城是也,后乃迁南城”。

  • 马千总台门

    在今辽宁开原市北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:开原“边门三:北马千总台,东北威远堡,东南英额”。

  • 越赕

    唐南诏置,属永昌节度。治所在今云南腾冲县北七十六里永安街。宋大理属腾冲府,元代废入腾越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