冈山溪
在今台湾省台南市东南。《清一统志·台湾府》:冈山溪“在台湾县(今台南市)东南三十里。源出大冈山。红毛寮溪,在县东三十里,源出深沟;二赞行溪,在县南二十里,合冈山、红毛寮二溪,由喜树港入海”。
在今台湾省台南市东南。《清一统志·台湾府》:冈山溪“在台湾县(今台南市)东南三十里。源出大冈山。红毛寮溪,在县东三十里,源出深沟;二赞行溪,在县南二十里,合冈山、红毛寮二溪,由喜树港入海”。
在今云南盈江县西南铜壁关前。《清一统志 ·腾越直隶厅》: 蛮哈山 “猛卯司治在山下。山形若象鼻。明时尝令守备戍守”。
在今湖南永顺县东南一百二十里。 东南流至沅陵县入酉水。《水经·沅水注》: “武陵有五溪,谓雄溪、 溪、 无溪、 酉溪、 辰溪其一焉。” 光绪 《湖南通志》 卷24谓即明
在今福建顺昌县西北,北接邵武市界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133南剑州 《景物下》: 超华山 “在顺昌县西北五十里,有超华寺”。正德 《顺昌邑志》 卷1: 超华山 “在白水都。周围甚广,西北入邵武境。山之幽旷
在南海中中国南沙群岛内,位于大现礁西南55海里。东北一西南向,长约26公里。中国渔民向称上。1935年公布名称为十字火礁或西北调查礁。1947年改名永暑礁。郑资约《南海
唐安西都护府地。在今新疆温宿县东(一说即今拜城县)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引贾耽《四夷路程》:“俱毗罗城又六十里至阿悉言城。”
明洪武初改水特姜长官司置,属思南宣慰司。治所即今贵州思南县。永乐十二年(1414)属思南府。万历三十三年(1605)改置安化县。明洪武初以水特姜长官司改名,治今贵州省思南县。二十二年(1389年)为思
①唐咸亨三年 (672) 置,属郴州。治所在今湖南资兴市东南旧市。北宋太平兴国后废。南宋嘉定二年 (1209) 复置,绍定初改为兴宁县。②1914年改兴宁县置,属湖南衡阳道。治所即今湖南资兴市东兴宁镇
在今黑龙江省西北境小兴安岭北端。《隋书·室韦传》:“南室韦北行十一日至北室韦,分为九部落,绕吐纥山而居。”
①南朝梁置,治所在夫宁县(今广西藤县东北浔江南、北流江东岸)。辖境相当今广西藤县、岑溪、容县及苍梧县西部地。隋开皇十年(590)改为藤州。②西魏恭帝二年(555)置,治所在巴渠郡东乡县(今四川宣汉县东
唐置,寄治朔方县界。约在今陕西靖边县境。唐羁縻都督府。以回纥部族置,始建年代及地域无考。永淳、垂拱时突厥、铁勒相继叛唐后,侨治夏州朔方县(今陕西靖边县北白城子)界,属夏州都督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