凉兴县
①十六国北凉置,为凉兴郡治。治所在今甘肃安西县西南,北周并入冥安县。
②北周改冥安县置,为常乐郡治。治所即今甘肃安西县东南锁阳城。隋开皇四年 (584) 改为常乐县。
古县名。十六国北凉置,治今甘肃省安西县东。属凉兴郡。隋开皇四年(584年)改常乐县,并移治今安西县东南锁阳城。
①十六国北凉置,为凉兴郡治。治所在今甘肃安西县西南,北周并入冥安县。
②北周改冥安县置,为常乐郡治。治所即今甘肃安西县东南锁阳城。隋开皇四年 (584) 改为常乐县。
古县名。十六国北凉置,治今甘肃省安西县东。属凉兴郡。隋开皇四年(584年)改常乐县,并移治今安西县东南锁阳城。
辽置,属奉圣州。治所在今河北赤城县北云州乡。金属德兴府。蒙古中统四年 (1263)为云州治,至元二年 (1265) 废。元至元二十八年(1291) 复置,移治龙门镇 (今赤城县西南龙关镇)。明初废。
一作蔑、姑蔑。春秋鲁邑。在今山东泗水县东。《春秋公羊传》: 隐公元年 (前722) 三月,“公及邾娄仪父盟于眛”。即“蔑”。
亦作六站。中东铁路经此。即今黑龙江省东宁县西北绥阳镇。民国徐曦《东三省纪略》卷8:东清铁路有小绥芬站。
在今广西防城港市西南那良镇一带。《宋史·交阯传》: 皇祐四年 (1052) “寇钦州思禀管”。又作澌凛峒。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西南北仑河北侧,近那良。宋时于此设立澌凛峒长官。北宋嘉祐四年(105
在今安徽太和县西北。《清一统志·颍州府一》: 聂家湖 “有上、中、下三湖: 上湖流通八丈河,中湖、下湖通沙河”。
又称勃弄赕。唐南诏中心区十赕之一。治所在白崖城(今云南弥渡县西北二十二里红岩街西)。郭松年《大理行记》:“县西石崖斩绝,其色如雪,故曰白崖。”宋大理属首府大理。元代废。又称勃弄赕。南诏置,在今云南省弥
即今四川雅安市东南三十里草坝镇。民国 《雅安县志》 卷1: 慕义场 “俗呼草坝场。茶市”。
即今辽宁桓仁满族自治县北七十五里拐磨子满族朝鲜族镇。为通通化县孔道。清光绪 《奉天全省地舆图说图志》 怀仁县图: 北有拐磨子。
1927年析洛阳、嵩县、伊阳、宜阳四县置,属河南省。治所在辛营(今河南伊川县西南十四里平等乡)。1932年废入伊川县。旧县名。1929年由嵩县之莘营、莘渠、鸣皋、石碢、常峪、ȹ
唐贞观五年(631)置,属羁縻向州。治所在今四川茂县西北或黑水、红原县境。后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