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南乡镇

南乡镇

即今广西贺县东南一百里信都镇。《宋史·南汉刘氏世家》: 北宋开宝三年 (970),潘美等围贺州, “ (刘) 遣大将伍彦柔领兵赴贺, 美等以奇兵伏南乡岸”。擒伍彦柔。即此。


(1)古镇名。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南信都镇。北宋开宝三年(970年),潘美围贺州,伏兵于此,败南汉援军。(2)今镇名。(1)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八步区东部。面积250平方千米。人口2万,95%为壮族。镇人民政府驻南乡圩,人口 2700。明嘉靖十一年(1532年)始建。此地人为南京迁来定居,以怀念故土得名。1950年为贺县四区。1958年设南乡公社,1963年改区,1968年复公社。1984年改乡,1989年置镇。产稻、木薯、烟叶、生姜及柑橙、竹木等。有造纸、松香、木材加工、发电、机械等厂。公路通大宁。(2)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横县南部,与灵山县接界。面积231平方千米。人口3.4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南乡街,镇区人口 3300。因位郁江之南,故名。明代始建,1960年建西津水库被淹没,搬上高地重建。1950年为横县四区。1958年设五星公社,1959年改南乡公社。1962年改区,1968年复公社,1984年置镇。农产有稻、甘蔗、蔬菜及荔枝、龙眼等。有农机、红砖等厂。一面依山,三面环水,建有飞双江港口,水陆要道,为货物集散地之一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惠州府

    明洪武元年 (1368) 改惠州路置,后属广东布政司。治所在归善县 (今广东惠州市)。辖境相当今广东罗浮山以东的东江流域和螺河水流域以西、九连山以南至沿海地区。万历六年 (1578) 后府与县分治,归

  • 百家镇

    北宋置,属清水县。即今甘肃清水县东北六十里百家乡。

  • 济阴县

    ①隋开皇六年 (586) 置,为曹州治。治所在今山东曹县西北六十里。大业初为济阴郡治。唐为曹州治。北宋为兴仁府治。金大定八年 (1168) 城为河水淹没,迁治古乘氏县 (今山东菏泽市),为曹州治。明洪

  • 良渚镇

    即今浙江余杭市西四十八里良渚镇。太湖流域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遗址,1936年首先发现于此,即名良渚文化。在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中部。面积46.3平方千米。人口3.8万。镇人民政府驻良渚,人口 3000。宋

  • 中洲桥

    一名江南桥。即今福建福州市中洲与南台岛间的中洲桥。明王应山《闽都记》卷14:江南桥“在盐仓前,俗呼中洲桥, 又名小桥,与万寿桥接,其长减万寿之半”。《清一统志·福州府二》:中洲桥“在闽县万寿桥之南,

  • 沐川州

    明洪武四年(1371)改沐川长官司置,属马湖府。治所即今四川沐川县。寻废,复置沐川长官司。明洪武四年(1371年)改元沐川长官司置,治今四川省沐川县。属马湖府。辖境约相当今四川省沐川县及其附近一带。后

  • 百益堡

    即今陕西洛川县东南百益乡。《清一统志·鄜州》:百益堡“在洛川县东南一百里”。

  • 大防山

    即大房山。在今北京市房山区西北。 《水经·圣水注》:防水“出(良乡)县西北大防山南”。民国《房山县志》卷1:“自元改建房山县,大防之名遂熄。”今称大房山。即“大房山”。

  • 晃县

    1913年改晃州厅置,属湖南辰沅道。治所在今湖南新晃侗族自治县东南老晃城。1922年直属湖南省。1929年迁治太阳坪 (今新晃侗族自治县)。1956年改设新晃侗族自治县。旧县名。1913年由晃州厅改置

  • 太原镇

    一名三关镇。明九边之一。治所在偏头关(今山西偏关县西北)。后移治宁武关(今山西宁武县),分守今山西北部内长城沿线地区。又称三关镇。明九边之一。治偏头(今山西偏关县东北),后移治宁武(今县)。防区约相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