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司空山

司空山

①在今安徽岳西县西南八十里。传战国时淳于氏,官司空,曾隐居于此。故名司空山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25太湖县:司空山“高耸云表, 上平坦可数亩,谓之司空原”。唐李白曾在此避居达半年之久,有《避地司空原言怀》诗,后人曾在此建太白书堂。《元史·昂吉儿传》:舒民张德兴“袭破兴国德安诸郡,还据司空山”。即此。

②在今湖北南漳县西北。《舆地纪胜》卷82襄阳府:司空山“在南漳县西百余里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7南漳县:司空山在“县西北一百三十里。山高峻,西山要地也。……明成化初,贼首刘千斤寇房县,督臣白圭由司空山进讨,平之”。

③在今湖南攸县东四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0攸县:司空山“南接茶陵州云阳山,连山峻拔,左右有三十六峰。旧名麒麟山,亦名温泉山。南齐司空张岊弃官隐此,因名”。


(1)古山名。在今湖北省南漳县西北。南宋咸淳十年(1274年),蒙古伯颜分三路南侵,其中一路经此。(2)今山名。又称司空原。在安徽省岳西县城西约40千米处。相传战国时有淳于氏,官司空,曾隐居此,故名。海拔 1227 米,与潜山县天柱山遥遥相对。北齐时,禅宗二祖僧慧可禅师,自嵩阳来此居留,遂成名山宝刹。唐至德二载(757年),诗人李白随永王李璘举兵失败后,避居此山,作《避地司空原言怀》诗,希望脱离尘世的烦恼,过“炼丹保清真”的道家生活。后人建有太白书堂,并将诗镌于堂壁。南宋景炎二年(1277年),安抚使张德兴与潜山农民领袖刘源,在此聚兵抗元,建朝天宫殿于石壁之下。今仍存张将军(德兴)洗马池、刀枪洞。太平天囯时,陈玉成曾率部在此安营、练兵。名胜古迹有太白书堂、银河夜月、南岩瀑布、赤壁丹砂、万年古松、二祖禅刹、乌牛古石、“洗马春池八景”,并有大量题刻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武都城

    当在今甘肃镇原县境。《晋书·苻登载记》: 东晋太元十三年 (388),“登率众下陇入朝那,姚苌据武都相持,累战互有胜负”。《通鉴》 卷107胡三省注: “此武都亦当在安定界。《五代志》: 朝那县,西魏

  • 战国宋邑,后属楚。在今河南永城县东北六十里芒山镇。《战国策·秦策四》: 楚人黄歇说秦昭王曰,“秦、楚之构而不离,魏氏将出兵而攻留、方与、铚、胡陵、砀、萧、相,故宋必尽”。秦置砀县及砀郡。古邑名。春秋属

  • 三陵屯

    即今黑龙江省宁安市西南七十里三陵乡。以有古墓三座而名。民国《宁安县志》卷3:“三灵坟,坟距东京城北八里许(一说十二里,不确),三灵屯后半里许。想灵字当是陵字,俗语传诵误陵为灵也。三坟相距各不及半里。”

  • 木瓜堡

    北宋置,属环州。即今陕西定边县南木瓜城。《方舆纪要》卷57庆阳府环县:木瓜堡,“《志》云:旁有木瓜山,因名。明正德四年,寇入花马池,总兵马昂与亦孛耒战于木瓜山诸处,颇有斩获。即此”。

  • 新塍镇

    即新城镇。今浙江嘉兴市西北二十七里新塍镇。1950—1954年为嘉兴县驻地。在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西北部。面积104.2平方千米。人口5.6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新塍,人口9500。相传春秋时吴王夫差于此筑城

  • 大王山

    在今山西壶关县东南二十三里。《魏书·世祖记》:北魏太平真君九年(448),“诏于壶关东北大王山累石为三封,又斩其北凤凰山南足以断之”。即此。古山名。在今山西省壶关县东南。北魏太平真君中,望气者言上党壶

  • 春秋时齐邑。故址在今山东济南市东北八十里。《晏子春秋》卷6载:“公为之封邑,使田无宇致台与无盐。”即此。

  • 桑泉

    春秋晋邑。在今山西临猗县西南临晋镇东北。《左传》: 僖公二十四年 (前636),晋公子重耳“济河,围令狐,入桑泉”。即此。古邑名。春秋晋邑。在今山西省临猗县西南临晋镇东北。《左传》僖公二十四年(前63

  • 仓州

    即沧州。唐武德四年(621)置,治所在安宜县(今江苏宝应县西南)。七年(624)废。唐武德四年(621年)置,治安宜县(今江苏宝应县西南)。辖境相当今江苏省宝应县。属淮南道。七年废。

  • 复 (復) 览山

    在今安徽霍山县东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6霍山县 “指封山” 条下: “又复览山在县东二十里,即汉武南巡还,登此顾瞻处也。南宋时,置戍守于此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