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和林

和林

哈剌和林的简称。突厥语 “黑砾石” 之意。为蒙古国国都。在今蒙古国鄂尔浑河上游东岸哈尔和林。《元史·地理志》 载: “和宁路始名和林,以西有哈剌和林河因以为名城。” 蒙古太祖成吉思汗十五年 (1220) 建都于和林,蒙古窝阔台七年 (1235) 筑和林城,前后五朝都此。中统元年 (1260) 忽必烈在开平 (今内蒙古正蓝旗东闪电河北岸) 即帝位,首都南迁,和林置宣慰司。大德十一年 (1307) 设立和林等处行中书省,皇庆元年 (1312) 改岭北等处行中书省。元亡后,北元又以此为政治中心。明建文四年(1402) 去国号。


喀(哈)拉和林的简称。在今蒙古国后杭爱省鄂尔浑河东岸厄尔得尼召北哈尔和林。蒙古窝阔台七年(1235年)筑都城和林,前后五朝都此。世祖中统元年(1260年)在开平即位后,首都南迁,和林置宣慰司都元帅府。元大德十一年(1307年)设立和林等处行中书省,统辖北边诸地,并置和林路,为行省治所。皇庆元年(1312年)改为岭北等处行中书省。和林虽失去都城地位,仍为漠北地区政治经济中心。元亡后,北元又以此为政治中心。15世纪初期,鞑靼与瓦剌两部蒙古贵族之间相互攻伐,和林城遂逐渐荒芜。1948—1949年对和林遗址进行大规模发掘,发现土墙、宫殿、市街、房屋等遗迹甚多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田村

    在今河南灵宝市北六里。为西汉时田千秋园。今名北田村。

  • 十八涧

    在今浙江杭州市西南。宋吴自牧《梦粱录》卷11:“十八涧在龙井山之西。”民国《西湖新志》卷2:“当其穿绕林麓,并括细流,不知凡几,约而举之,乃以十八为数。”近代与“九溪”合称“九溪十八涧”,为杭州胜景之

  • 溇中县

    三国吴分充、零阳二县置,为天门郡治。治所在今湖南慈利县西三官寺乡。西晋属天门郡。《宋书·夷蛮传》: 元嘉间,“天门溇中令宗矫之徭赋过重,蛮不堪命。十八年,蛮田向求等为寇,破溇中,虏略百姓”。即此。梁以

  • 桑丘

    ①战国燕邑。在今河北徐水县西南。《史记·魏世家》: 武侯七年 (前389),“伐齐,至桑丘”。又 《六国年表三》: 齐康公二十五年 (前380)“伐燕,取桑丘”。即此。②战国时齐邑。在今山东平原县西。

  • 成都国

    西晋太康十年(289)改蜀郡置,治所在成都县(今四川成都市)。东晋常璩《华阳国志·大同志》:“以蜀郡、广汉、犍为、汶山十万户为王国。”后复为蜀郡。西晋太康十年(289年)以蜀郡改置,治成都县(今四川成

  • 子夏石室

    在今陕西韩城市西南。《礼记·檀弓上》:子夏“退而老于西河之上”。《水经·河水注》:“河水又南径子夏石室东,南北有二石室,临侧河崖,即子夏庙室也。”

  • 五龙县

    1945年山东革命根据地由莱阳县东南部析置,治穴房庄(今山东莱阳市南穴坊镇)。1949年迁团旺(今莱阳市西南团旺镇)。1950年3月撤销,并入莱阳县。旧县名。山东解放区设。1945年由莱东县南部析置。

  • 邦水河

    一名剑河。在今贵州都匀市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21都匀府:邦水河“自邦水司流入,南流为都匀河”。

  • 南潘郡

    唐天宝元年 (742) 改潘州置,治所在茂名县 (今广东高州市)。辖境相当今广东高州、茂名、电白、吴川等市县地。乾元元年 (758) 复为潘州。唐天宝元年(742年)改潘州置,治茂名县(今广东高州市)

  • 剥丁

    在今广西忻城县南。明时为广西八寨之一。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忻城县境内。明时八寨之一。参见“八寨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