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四镇

四镇

①《周礼·春官·大司乐》:“四镇五岳崩”,将四镇与五岳并举。郑玄注曰:“四镇,山之重大者,谓扬州之会稽(在今浙江绍兴市东南)、青州之沂山(在今山东临朐县南)、幽州之医无闾(在今辽宁北镇满族自治县西)、冀州之霍山(在今山西霍州市东)。”

②即河南四镇。《魏书·世祖纪》:神䴥三年(430)七月,“刘义隆将到彦之自清水入河,溯流西行。帝以河南兵少,诏摄四镇”。《资治通鉴》:南朝宋元嘉七年(430)胡注:四镇即金墉(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汉魏洛阳故城西北角)、虎牢(今河南荥阳市西北汜水镇)、滑台(今滑县东旧滑城)、碻磝(今山东茌平县西南古黄河南岸)。

③一名安西四镇。为安西都护府所辖的四个军事重镇。唐贞观二十二年(648)置,属安西都护府。《旧唐书·西戎·龟兹传》:“先是,太宗既破龟兹,移置安西都护府于其国城(今新疆库车县东郊皮朗旧城),以郭孝恪为都护,兼统于阗(今新疆和田市)、疏勒(今新疆喀什市)、碎叶(今吉尔吉斯斯坦楚河南岸托克马克西南阿克·贝希姆废墟),谓之‘四镇。”’永徽初罢。显庆三年(658)复置。以焉耆镇(今新疆焉耆回族自治县东南四十里城子附近)取代碎叶镇。咸亨元年(670)罢四镇。调露元年(679)复置四镇。不久罢。长寿元年(692)复置,有碎叶镇,而无焉耆镇。开元七年(719)又以焉耆取代碎叶。贞元后废。


(1)《周礼·春官·大司乐》:“凡日月食,四镇五岳崩。”据郑玄注,四镇指一方之镇的大山,即扬州的会稽山(在今浙江)、青州的沂山(在今山东)、幽州的医巫闾山(在今辽宁)、冀州的霍山(在今山西)。(2)北魏河南四镇。《资治通鉴》:宋元嘉七年(430年)到彦之北伐,“魏主以河南四镇兵少,命诸军悉收众北渡”。胡三省注:四镇即金墉(洛阳城西北角)、虎牢(今河南荥阳市西北汜水镇)、滑台(今滑县东旧滑城)、碻磝(今山东茌平县西南古黄河南岸)。(3)即“安西四镇”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井口

    在今四川江安县东北五十里井口镇。北宋苏轼有《泊南井口期送遵圣长官,到晚不及见,复来》诗,苏辙有《泊南井口期相送遵圣》诗。

  • 塘路口

    即今湖南邵阳县驻地塘渡口镇。旧属武冈州。清光绪 《湖南通志》 卷1武冈州图: 东北有塘路口。后演化为塘渡口。

  • 嘉诚县

    北周天和元年 (566) 置,为扶州、龙涸郡治。治所即今四川松潘县。隋属同昌郡。唐武德元年 (618) 为松州治。广德元年 (763) 废。古县名。隋改甘松县置,治今四川省松潘县。为扶州治。后属同昌郡

  • 红城驿

    清置,即今甘肃永登县东南七十里红城镇。后废。

  • 环山

    ①在今安徽桐城县境。《清一统志·安庆府》: 环山 “有二: 西环山桐城县西十里。一名官庄山。东环山在县东三十里。一名鲁硔山”。②在今湖北广水市东北。《清一统志·德安府》:环山 “在应山县东北一百里。相

  • 三天竺

    在今浙江杭州市西,上、中、下天竺山的合称。周密《武林旧事》卷5:三天竺“自灵鹫至上竺郎当岭止”。

  • 大新桥

    在今安徽安庆市西大新桥。《清一统志·安庆府二》:大新桥“在怀宁县西。张葭港水由此入江”。清咸丰三年(1853)太平军石达开守安庆时立榷关于此。

  • 九井山

    在今安徽当涂县东南十里。山有九井,相传桓温所凿。《文选》卷22有殷仲文《南州桓公九井作》一首。李善注引庾仲雍《江图》曰:“姑孰至直渎十里,东通丹阳湖,南有铜山,一名九井山。山有九井,井与江通。”《资治

  • 安邑县

    ①秦置,为河东郡治。治所在今山西夏县西北十五里禹王城。北魏太和十一年(487)分置南、北安邑县。②东晋咸康三年(337)侨置,属南河东郡。治所在今湖北公安县境。南朝宋孝建二年(455)废。③隋改南安邑

  • 安遂县

    南朝宋文帝时置,属晋康郡。治所在今广东郁南县东南连滩镇。梁为建州治。唐属康州,至德元年(756)改为晋康县。古县名。南朝宋元嘉中置,治今广东省郁南县东南连滩镇。属晋康郡。齐属广熙郡。隋属永熙郡。唐属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