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壶头山

壶头山

①在今湖北崇阳县北二十五里。《元和志》卷27唐年县: 壶头山 “在县 (旧治) 东北六十里”。《寰宇记》 卷112崇阳县: 壶头山 “在县东北,水路六十里。其山幽谷深邃,山下有溪穿入山中,名桃花洞水,入溪合流。山名壶头山,水名壶头滩。三里皆平石石脉,流水才通小舟。若水泛涨,即方可济行,行旅惮之”。

②在今湖南沅陵县东北,沅水南。《后汉书·马援列传》: 东汉建武二十五年 (49),马援讨武陵蛮,“军次下隽,有两道可入,从壶头则路近而水崄,从充则塗夷而运远,帝初以为疑。及军至,耿舒欲从充道,援以为弃日费粮,不如进壶头,搤其喉咽,充贼自破。以事上之,帝从援策。三月,进营壶头”。注引 《武陵记》 曰: “壶头山边有石窟,即援所穿室也。” 《水经·沅水注》 亦载: “夷山东接壶头山,山高一百里,广圆三百里。山下水际有新息侯马援征武溪蛮仃军处。”

③亦名大插旗山。在今四川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西二里。《寰宇记》 卷120彭水县: 壶头山 “山形似壶。马援曾战于此”。


古山名。在今湖南省沅陵县东北沅江沿岸,接桃源县界。山高水险。《后汉书·马援传》:东汉建武二十五年(49年),“进营壶头”,武溪蛮“乘高守隘,水疾,船不得上。会暑甚,士卒多疫死,援亦中病遂困。乃穿岸为室,以避炎气……会援病卒”。同传注引《武陵记》:“此山头与东海方壶山相似,神仙多所游集,因名壶头山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戒坛寺

    又名戒台寺。在今北京市门头沟区西南马鞍山麓。建于唐武德五年(622),初名慧聚寺,辽咸雍年间高僧法均在此开坛传戒。明正统间改名万寿寺,僧人如幻律师到此说戒。俗称戒坛寺。清《日下旧闻考》卷105引《燕都

  • 浅水县

    ①西汉置,属上郡。治所在今陕西黄陵县西北沮河北岸。东汉废。②北魏置,属赵平郡。治所即今陕西长武县北五里浅水村。西魏大统十四年 (548) 废。古县名。西汉置,治今陕西省黄陵县西北沮河北岸。属上郡。东汉

  • 二妃墓

    又称香妃墓。在今湖南岳阳市西南君山上。据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:始皇二十八年(前219),“浮江,至湘山祠。逢大风,几不得渡。上问博士曰:‘湘君何神?’博士对曰:‘闻之, 尧女,舜之妻,而葬此。”’墓为

  • 中渣坝热错

    在今四川道孚县南中扎坝。清康熙四十年(1701)置中渣坝热错土百户。

  • 俊倍洞副长官司

    明置,属邑梅洞长官司。在今四川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北官庄乡南官城。《明史·四川土司传》: 弘治十二年 (1499),邑梅副长官杨胜刚,“结俊倍洞长杨广震等,号召宋农、后溪诸蛮,聚兵杀掠”。即此。

  • 均阳县

    南朝梁置,属始平郡。治所在今湖北丹江口市北。西魏属武当郡。隋属淅阳郡。唐武德初属均州, 八年(625)废。古县名。南朝梁置,治今湖北省丹江口市西北。属始平郡。隋属淅阳郡。唐武德八年(625年)废。

  • 平越驿

    明洪武间建,在今贵州福泉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21平越府:“平越驿在府城内。”

  • 高平县

    ①西汉置,为安定郡治。治所即今宁夏固原县。东汉末废,十六国时复置,前赵为朔州治。北魏太延二年 (436) 改置高平镇,正光五年(524) 复为县,为高平郡治。西魏废帝时改为平高县。②东汉章帝改橐县置,

  • 仙都观

    今四川丰都县东北名山上之天子殿(阎王殿)。南宋范成大《吴船录》卷下:“(酆都)县三里有平都山仙都道观。本朝更名景德。冒大暑往游,阪道数折,乃至峰顶。碑牒所传,前汉王方平、后汉阴长生皆在此山得道仙去。有

  • 町店

    即今山西阳城县北町店乡。1938年6月,八路军第一一五师曾在此袭击日本侵略军,称为“町店战斗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