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大伾山

大伾山

一作九曲山。 “”或作“岯”、 “”。在今河南荥阳市西北汜水镇西北一里。《尚书·禹贡》:“东过洛汭,至于大伾。”孔传:“山再成曰伾。”《水经·河水注》:“河水又东径成皋大伾山下,……济沇之水与荧播泽出入自此,然则大伾即是山也。”另一说以今河南浚县城东黎阳东山为大伾,见《括地志》等。《元和志》卷16黎阳县:“大伾山,正南去县七里,即黎山也。”《明史·地理志》浚县:“东有大伾山,一名黎阳山,一名清澶山。”宋人所镌摩崖石刻“大伾佛观”四字,至今犹存。


(1)古山名。又称大邳山、大岯山、九曲山。在今河南省荥阳市汜水镇西北。上有成皋故城。(2)今山名。在河南省浚县城东南郊。商称黎山,战国称大伾山,东汉初称青坛山,唐代称大佛山,后复今名。俗称东山。为太行山余脉。山势呈南北走向,海拔135米。主要由石灰岩构成。山上有佛寺道观亭台楼阁百余间,石刻题记300余处。东麓的天宁寺,始建于北魏,寺内五代周显德六年(959年)刻《准敕不停废碑记》,是研究后周灭佛的重要资料。寺后有高27米的石佛坐像,北魏时曾建楼保护,明代重建。附近有藏经阁、龙洞、吕祖洞、禹王庙、阳明书院等胜迹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冗刀山

    在今贵州贵定县南。《明一统志》卷88龙里卫:冗刀山“在平伐长官司治西。峰峦高耸,状如列屏。元时有蛮酋保郎者立寨此山,招集蛮类”。

  • 安宿疃镇

    清置,属怀仁县。即今山西怀仁县西南安宿疃村。

  • 青崖山

    在今山东长清县南四十里。《金史·宣宗纪》: 兴定四年 (1220),“八月戊午朔,严实、成江、王赟据济南,山东招抚高居实遣人招严实于青崖砦,获其款以闻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31长清县: 青崖山 “冈峦绵

  • 石牌市

    即今湖北钟祥市西南石牌镇。《清一统志·安陆府》:石牌市,“县丞分驻于此,兼管水利事”。

  • 雒南县

    明天启初以避光宗 (朱常洛) 讳,改洛南县为雒南县,属商州。治所即今陕西洛南县。民国初属陕西关中道。1928年直属陕西省。1964年复改洛南县。古旧县名。本洛南县,明天启元年(1621年)改“洛”为“

  • 十家湖

    在今河南汝南县北十里。 《方舆纪要》卷50汝阳县:十家湖“水产鱼、莲,旱种粳稻,居民赖之。《宋志》谓之东辋湖”。

  • 十三刺史部

    汉元封五年(前106),除京师附近七郡外,分境内为豫州、兖州、青州、徐州、冀州、幽州、并州、凉州、益州、荆州、扬州与交趾、朔方十三区,各置刺史一人,称十三刺史部,简称“十三部”,亦称“十三州”。至征(

  • 昭苏太河

    一名招斯太河。即今吉林梨树县和辽宁昌图县之昭苏台河。《清史稿· 地理志》 昌图府: “北昭苏太河左受条子河、莲花泡河,西南入辽河。”

  • 谦恭镇

    北宋置,属确山县。在今河南确山县境。

  • 安澜索桥

    又名珠浦桥、绳桥、索桥。在今四川都江堰市西北二里岷江上,为二王庙(崇德庙)通青城山主要索桥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51永康军:索桥,“《寰宇记》导江县犍尾堰有索桥、李冰祠。《图经》云:本军江流湍悍,不通船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