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共山
亦名大洪山。在今安徽祁门县北五十里。宋淳熙《新安志》卷4祁门县《山阜》:大共山“在县北五十里。高六十仞。与宁国府太平县分界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8祁门县:大共山“大共水出焉。山下旧有大共镇,元置。今废”。
亦名大洪山。在今安徽祁门县北五十里。宋淳熙《新安志》卷4祁门县《山阜》:大共山“在县北五十里。高六十仞。与宁国府太平县分界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8祁门县:大共山“大共水出焉。山下旧有大共镇,元置。今废”。
明永乐二年(1404)置,属奴儿干都司。治所在今黑龙江省青冈县北。后废。明永乐二年(1404年)置,治今黑龙江省呼兰河西北通肯河流域。属奴儿干都司。后废。
在今湖北麻城市西南七十里岐亭镇。《清一统志·黄州府二》:岐亭桥“相传苏轼与陈慥曾游此。相近有苏步桥,亦为苏、陈游处”。
①隋开皇十六年(596)置,为庆州治。治所即今甘肃庆阳县。《元和志》卷3顺化县:合水县“在马领、白马二水口, 因以为名”。大业三年(607)为弘化郡治。唐武德元年(618)复为庆州治。六年(623)改
①春秋时齐邑。在今山东平阴县东北三十五里。《左传》:襄公十八年(前555),晋会诸侯伐齐,“齐侯御诸平阴”。即此。②亦称阴。春秋周邑。在今河南孟津县东北,黄河南岸。《左传》:昭公二十三年(前519),
隋开皇十八年 (598) 改义宁县置,属沁州。治所在今山西安泽县北二十六里和川镇。大业三年 (607) 废。唐武德元年 (618) 复置和川县。北宋熙宁五年 (1072) 废。元祐元年 (1086)复
北宋皇祐中置羁縻州,属邕州横山寨。治所在今广西凌云县东南下甲乡。元属田州路。明属广西布政司,移治古磡洞 (今凌云县)。辖境相当今广西凌云、乐业、田林及贵州罗甸、望谟等县地。清顺治十五年 (1658)
在今云南景东彝族自治县西北安定乡(鼠街)。《明一统志》卷87景东府:安定关“在府北一百五十里”。
乳溪水别名。在今安徽绩溪县西北。宋淳熙 《新安志》 卷5绩溪县: 临溪水 “源出县北三十里。又名乳溪。西南流七十八里合扬之水”。
①即今辽宁绥中县西南前所镇。明为广宁中前所。清为中前所城。②在今四川盐源县西北前所乡。明置前所土千户。③在今云南宜良县西北。滇越铁路经此。
在今内蒙古阿拉善右旗西北。清张穆《蒙古游牧记》卷16额济纳旧土尔扈特部:“旗东境有泽曰大苦水,南直甘肃张掖边外。大苦水之东有二泽:曰骗马湖,湖东南有泽曰沙枣湖,亦曰沙枣泉,在肃州东北二百三十里,金塔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