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夏郡
十六国前凉张骏置,治所在大夏县(今甘肃广河县西阿力麻土乡古城)。后废。北魏皇兴三年(469)复置,后又降为大夏县。
前凉张骏析武始、晋兴、广武三郡置,治大夏县(今甘肃广河县西北)。以大夏水得名。辖境约当今甘肃省广河县附近地区。属河州。北魏皇兴后废。
十六国前凉张骏置,治所在大夏县(今甘肃广河县西阿力麻土乡古城)。后废。北魏皇兴三年(469)复置,后又降为大夏县。
前凉张骏析武始、晋兴、广武三郡置,治大夏县(今甘肃广河县西北)。以大夏水得名。辖境约当今甘肃省广河县附近地区。属河州。北魏皇兴后废。
①元置,属永昌路。治所即今甘肃永登县。明洪武十年(1377)改为庄浪卫。②明洪武八年(1375)降庄浪州为县,属静宁州。治所即今甘肃庄浪县西北南湖镇。清乾隆四十三年(1778)省入隆德县。民国初复置,
清乾隆四十二年 (1777) 筑,即今新疆玛纳斯县城北。四十四年 (1779) 置绥来县于此。
在今新疆于田县西南。清宣统 《新疆图志》 卷67: 克里雅河 “又东北流经博瓦子阑干南,向北分一渠”。
清置,属西隆州。即今广西隆林各族自治县东南隆或乡。有隆林营外委驻守。
汉为司吾县, 俗讹为㟃峿。 在今江苏新沂市南五十里㟃峿村。 为北通山东孔道。 《资治通鉴》:五代汉乾祐二年 (949),南唐遣将皇甫晖出沂、泗招纳淮北群盗, 汉 “徐州将成
亦作阿坝垓。明、清蒙古部名。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五部之一。为成吉思汗弟布格博勒格图(别里古台)后裔塔尔尼库同所领部落。明中叶以来,服属察哈尔。其曾孙多尔济不堪林丹汗苛虐,率部投依喀尔喀,游牧于漠北克鲁伦河
在今河南新郑市东北。《左传》: 成公十六年(前575),“诸侯迁于制田”。杜注: “荥阳苑陵县东有制泽。”古邑名。春秋郑地。在今河南省尉氏县西。《左传》成公十六年(前575年):“诸侯迁于制田。”即此
在今广东阳江市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1阳江县:大坑山“在县东南十里。有泉北流,溉田数百亩”。
即今河北永年县 (临洺关) 东南二十五里周村乡。清同治 《畿辅通志》 卷51永年县图: 西有周村。
元置,属定远府。治所在今贵州贵阳市北二十里。明初废。元置,治章龙县(今贵州惠水县东南)。属八番顺元宣慰司。明初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