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今青海格尔木市西南唐古拉山乡 (沱沱河) 南,与西藏交界之唐古拉山口。为唐、蕃交通必经之地。《新唐书· 地理志》 鄯城县:“大速水桥,三百二十里至鹘莽驿,唐使入蕃,公主每使人迎劳于此。又经鹘莽峡十余
即今山西河津市东北僧楼乡。《清一统志·绛州》 “方平镇” 条下: 僧楼镇 “在县东北”。在山西省河津市东北部,北依吕梁山,西靠209国道。面积75.2平方千米。人口5.2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僧楼,人口1.
明置,在今山西繁峙县东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0繁峙县: 郎岭关在 “县东百里,旧名狼岭,路通应州,属振武卫戍守”。
①秦始皇三十三年(前214)取匈奴河南地后置,治所在九原县(今内蒙古乌拉特前旗东南黑柳子乡三顶帐房村古城。一说在包头市西)。辖境相当今内蒙古后套及其以东至包头市、黄河南岸的伊克昭盟北部地。秦末地入匈奴
即玄石坡。在今内蒙古苏尼特左旗东南十八里。明金幼孜《北征录》作玄石坡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5:元石坡“在漠北。永乐十年(当为八年)北征,车驾驻此。旁为立马驿,成祖勒铭处也”。
宋大理置,属善阐府。在今云南易门县南十里南庄。元改易门县。
右扶风为汉三辅之一,因地处京兆尹之右(西),故别称右辅。后世亦通称京西之地为“右辅”。唐李商隐《行次西郊》:“右辅田畴薄,斯民常苦贫。”汉三辅之一右扶风的别称。因在京兆尹之右(西),故称。后世常称京西
西汉置,属牂柯郡。治所在今贵州贞丰县西北。南朝宋以后废。古县名。西汉置,治今贵州省贞丰县一带,属牂柯郡。隋废。
在今宁夏贺兰县西北贺兰山。岩画北起贺兰山北端的麦如井,南至中卫北山的大麦地一带。共有二十余个沟口,其中贺兰县境内分布较为集中,有大、小西峰沟、贺兰口、苏峪口、回回沟等。岩画的主要内容有图腾崇拜、出行狩
南朝宋泰始五年 (469) 改临贺郡置,属湘州。治所在临贺县 (今广西贺县东南贺街镇)。辖境相当今广西贺县、钟山、富川等县地。南齐复为临贺郡。南朝宋泰始五年(469年)改临贺郡置,治临贺县(今广西贺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