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太昊陵

太昊陵

在今河南淮阳县城北三里。淮阳古为陈国,传太昊(即伏羲)都宛丘,死后葬此。春秋时已有陵墓。汉代在陵前建祠。宋太祖赵匡胤诏立陵庙,又大事建筑。明太祖朱元璋曾亲临祭祀。明、清两代对陵园建筑屡加修葺。整个陵域占地五百余亩,分内外两城。以陵墓为中轴线,由南向北依次是午朝门、玉带桥、道仪门、先天门、太极门、统天殿、显仁殿、大始门等建筑。太极门以内两侧有钟鼓楼等。内外城之间,左侧有女娲观、玉皇观、三仙观;右侧有岳王观、真武观、太清观。寝殿后的伏羲陵高二十余米,周长一百五十多米,陵前巨碑上镌“太昊伏羲之墓”。


在河南省淮阳县城北1.5千米处。淮阳古为陈国,传为伏羲之都。据文献记载,春秋时已有陵墓,汉代在陵前建祠。宋太祖诏立陵庙,又大事建筑。明清两代屡加修葺。陵区占地500余亩,分内外两城。以陵墓为中轴线,由南向北依次是午朝门、玉带桥、道仪门、先天门、太极门、统天殿、显仁殿、太始门等建筑。太极门以内两侧有钟鼓楼等。内外城之间,左侧有女娲观、玉皇观、三仙观,右侧有岳王观、真武观、太清观。园内古柏参天,碑刻林立。寝殿后的伏羲陵高20余米,周长150余米。陵前巨碑上镌“太昊伏羲之墓”。 陵后有蓍草园。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临湖侯国

    东汉改临湖县置,属庐江郡。治所在今安徽无为县西南八十里临璧山下。后复为县。东汉改临湖县置,治今安徽省无为县西南。后复改为县。

  • 杨村

    ①在今河南濮阳县西南十五里。《新五代史·王珂传》:梁贞明五年(919),王瓒“自黎阳渡河攻澶州,不克,退屯杨村,扼河上流,与晋人相持经年”。即此。②即今广西容县东南杨村乡。清光绪《容县志》卷1:杨村墟

  • 宜君县

    北魏太平真君七年 (446) 改宜君护军置,属北地郡。治所即今陕西耀县。西魏大统五年(539) 迁至今铜川市西北玉华南四里,为宜君郡治。隋开皇三年 (583) 郡废,县属雍州。大业初属京兆郡。唐武德七

  • 安化厅

    清光绪三十二年(1906)置,属庆远府。治所在今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东北明伦镇。1912年改为安化县。清光绪三十二年(1906年)分思恩县北部置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东北明伦。辖境相当今

  • 哈尔巴哈河

    在今哈萨克斯坦东部斋桑泊西南阿克苏阿特东。清徐松 《西域水道记》 卷5: 济莫尔色克河 “河之西北六七十里有水发自哈尔巴哈卡伦西,东流经卡伦北,德布色格尔河自南经卡伦东来汇,是为哈尔巴哈河”。

  • 黄蓬湖

    在今湖北洪湖市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7沔阳州: 黄蓬山 “山下有湖为黄蓬湖。元末徐寿辉陷沔阳,陈友谅起兵于黄蓬以应之。友谅,沔阳人。其父黄蓬渔子也”。《清一统志·汉阳府》: 黄蓬湖 “在沔阳州东南一

  • 白土

    ①在今江苏扬州市西十八里。《资治通鉴》:南朝宋大明三年(459),竟陵王诞在广陵(今扬州市西北蜀冈上)举兵反,命南兖州刺史沈庆之讨之,“上虑诞奔魏,使庆之断其走路,庆之移营白土,去城十八里”, 即此。

  • 大中桥

    故址在今江苏南京市明宫城西南,白下路与大光路交接处的青溪上。始建于杨吴,称白下桥。明初称为大中桥。《明一统志》卷6南京:大中桥“在长安街西。即古白下桥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0江宁府江宁县:大中桥“唐时东

  • 人和墟

    即今广西苍梧县西浔江(西江)北岸人和镇。清光绪《广西舆地全图》苍梧县图:西有人和墟。

  • 蓬楚藏布

    即朋楚藏布河。今西藏定日县南之朋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