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太湖山

太湖山

①在今安徽含山县南六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9含山县“龙洞山”条下:“太湖山在县南七十里。旧有湖,岁久湮废。山奇峰十余,削立秀挺,状如列戟。”

②又作大湖山。在今福建闽清县东。《清一统志·福州府一》:太湖山“在闽清县东十里。山椒有湖,约半里许”。

③即今福建德化县西北大龙湖。明《寰宇通志》卷46泉州府:太湖山“在德化县西。四面崔嵬, 山顶平广,数丈内有池丈许,影涵太空”,故名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9泉州府德化县“戴云山”条下:“又西里许曰太湖山,……俗曰龙湖,又名青草湖。山形如船,亦名飞船山。”

④一名大湖山、圣湖山。在今福建浦城县西南,石陂溪出此。《寰宇记》卷101建州浦城县:太湖山“在县西南一百里。《记》云,太湖山,一名圣湖山。湖在山顶,昔有采药者至此湖畔,见满湖芙蓉,涉水采之,乃石也。亦有禽鸟远如飞翔,近视则石”。

⑤在今江西定南县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8赣州府定南县:太湖山“在县(治今老城镇)东北五十里。高数百仞”。

⑥一名壶山、大狐山。在今河南泌阳县东北七十里。《水经·比水注》:“太胡山在比阳北和东三十余里,广圆五六十里。张衡赋南都所谓天封太胡者也。”

⑦在今贵州黎平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21黎平府:“太湖山在府东北五里。”


(1)在浙江省乐清市东北,乐清、温岭、台州三县市交界处。海拔734米,顶有天然湖,常年积水,名由此得。 (2)在安徽省含山县南,合芜公路斜贯腹部。东北—西南走向。有奇峰十余,峭立挺秀,主峰海拔441米。山上有古刹普明塔院(即普明寺,一称太湖寺),前为大雄宝殿,后为肉身殿,香火鼎盛时期,游客云集,有“小九华”之称。山麓有湖,久湮。山中林木茂盛,设有林场和中型养鹿场,并产多种中药材。辟有国家森林公园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小汉镇铺

    即今四川广汉市东北二十里小汉镇。清嘉庆《四川通志》卷89汉州:小汉镇铺“在州北二十里”。

  • 龙头影营

    在今广东英德市东北。《清一统志·韶州府》 “高桥营”条:“迤南有龙头影营……在县北江东岸。”

  • 王村

    ①即今安徽歙县南王村镇。清乾隆《歙县志》卷1《都鄙》有王村。②本名王村店,清简称王村。即今山东淄博市西南王村镇。胶济铁路经此。产绸,名王村绸。③即今湖南永顺东南九十里王村镇。汉为酉阳县治。明为施溶州治

  • 柳关

    在今湖北襄樊市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9襄阳府襄阳县: 柳关在 “府西北七里。以柳子山名”。清改为西柳关。

  • 胶东国

    秦亡后项羽封田市为胶东王,都即墨县(今山东平度市东南六十里)。辖境相当今山东胶莱河以东地区。后为齐王田荣所灭,其地属齐。西汉文帝十六年 (前164) 复置胶东国,景帝时为参加叛乱的七国之一。景帝三年

  • 荔浦县

    亦作荔蒲县。西汉置,属苍梧郡。治所在今广西荔浦县西南四十里青山乡。《元和志》 卷37荔浦县: “因荔水为名。” 三国吴属始安郡。南朝宋属始建国。齐复属始安郡。唐武德四年 (621) 为荔州治。贞观十二

  • 决里隘

    当在今越南北端高平省广渊南。《宋会要辑稿》第197册《蕃夷四》:交趾入侵,“王师以去年(熙宁九年,1076)十二月十一日,举兵出界讨伐。是日,破大(决)里隘,各路贼党望风逃溃,二十一日抵富良江”。南宋

  • 湘山渡

    在今广西桂林市南四十里。明于此置巡司。

  • 南赵扶镇

    即今河北大城县东十二里南赵扶镇。清同治 《畿辅通志》 卷46大城县图: 东有南赵扶。在河北省大城县东部。面积104.8平方千米。人口4.4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南赵扶,人口 3130。宋代赵、扶二姓在此建村

  • 赤木砦

    北宋元祐四年(1089)置,属武冈县。在今湖南新宁县东五十里。《清一统志·宝庆府二》:赤木砦,“《县志》:石千寻壁立江浒,半岩横架一木于左右石孔,长丈许,如屋梁,高不可攀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