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太谷县

太谷县

隋开皇十八年(598)改阳邑县置,属并州。治所即今山西太谷县。《元和志》卷13太谷县:“因县西太谷为名。”大业初属太原郡。唐初属并州,武德三年(620)为太州治,六年(623)改属并州。后属太原府。元属冀宁路。明属太原府。民国初属山西冀宁道。1930年直属山西省。


在山西省中部、太岳山北麓。属晋中市。面积 1052.7 平方千米。人口28.4万。辖3镇、6乡。县人民政府驻明星镇。春秋属晋,为晋大夫阳处父食邑。西汉置阳邑县,属太原郡,故治在今县东阳邑村。东汉、魏、晋因之。北魏太平真君九年(448年)废。景明二年(501年)复置,移治今县;一说北周武帝建德四年(575年)移治今县。隋开皇十八年(598年)改阳邑县为太谷县,属并州。唐武德三年(620年)置太州,治太谷县,六年废州太谷县仍属并州,开元十一年(723年)属太原府。北宋、金因之。元属冀宁路。明、清属太原府。1914年属冀宁道,1927年直属山西省。1948年属晋中专区。1949年属榆次专区。1958年祁县并入,属晋中专区。1961年恢复原制。1963年属晋中地区。1999年属晋中市。地处晋中盆地中部。乌马河、象峪河、津水河、咸阳河、四卦河、石河等流经境内。属南温带半干旱气候。农产以小麦、玉米、高粱、谷子、棉花、油料作物为主。盛产西瓜。工业有化工、机械、纺织、制药、建材、冶金等。同蒲、太焦铁路和108、208国道、太邢、榆长公路经此。名胜古迹有无边寺、光化寺、净信寺、白燕新石器遗址、鼓楼、孔宅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汤镇

    即汤村镇。在今浙江余杭市南十八里乔司镇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0杭州府:汤镇在“府东北五十里, 与海宁县接界”。清于此设巡司、盐场司。

  • 石门隘

    在今湖南新宁县西北三十八里万峰乡。明置巡司于此。《清一统志·宝庆府二》:石门隘“在新宁县西。有土城。明尝移武冈州巡司于此。后巡司仍归州,设隘长、统制、大绢等峒”。

  • 战国秦地。在今河南灵宝市西北原阌乡县城(1960年三门峡水库拦洪后被淹没)。《史记·范睢列传》: “王稽辞魏去,过载范睢入秦,至湖。”古邑名。战国秦邑。在今河南省灵宝市西北阌乡西南。《史记·范雎传》:

  • 商河县

    北宋改滳河县为商河县,属棣州。治所即今山东商河县。明属济南府武定州。清属武定府。民国初属山东济南道。1928年直属山东省。在山东省西北部。属济南市。面积1162.7平方千米。人口59.5万。辖7镇、1

  • 女思谷水

    在今河北易县西南。为易水支流。《水经·易水注》:女思谷水“出西南女思涧,东北流注于易,谓之三会口”。

  • 新郑县

    秦置,属颍川郡。治所即今河南新郑市。西汉属河南郡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47新郑县: “春秋时为郑武公之国,曰新郑,以别于京兆之郑也。” 西晋废。隋开皇十六年 (596) 复置,属管州,移治今新郑市南双洎河

  • 朗溪

    在今湖南黔阳县西南。自会同县流入县界,在托口入沅水。《元和志》卷30朗溪县: “在朗溪之侧,因为名。”

  • 连洋州

    元至正二十四年(1364)朱元璋改江阴州置,治所即今江苏江阴市。寻复为江阴州。元至正二十四年(1364年)朱元璋改江阴州置,治今江苏省江阴市。辖境相当今江苏省江阴市。属江南行省。寻复为江阴州。

  • 梅山

    ①即今浙江宁波市东海中梅山岛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2定海县 “管界寨” 条下: “又大嵩巡司,旧置于县东南大嵩港。洪武十七年移置县南梅山。” 即此。②一名栖隐山。在今安徽含山县东南十五里。《舆地纪胜》

  • 俱振提

    即俱战提。唐安西都护府属地。在今塔吉克斯坦列宁纳巴德州 (苦盏) 附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