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在今青海天峻县境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青海和硕特部北右末旗:“牧地在布喀河源沙尔诺尔之西。”民国许公武《青海志略》:“沙尔池在和硕特北左翼旗东境,当拜王都岭之东麓,周六十余里,东流汇于布喀河。一名善池
金大定二十二年 (1182) 改城阳军置,治所即今山东莒县。二十四年 (1184) 改名莒州。金大定二十二年(1182年)升城阳军置,治莒县(今属山东)。辖境约相当今山东省莒县、沂水、莒南、日照、沂南
在今湖南汉寿县东北一百二十里洞庭湖滨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0龙阳县 “洞庭湖” 条谓 “洞庭夹为盗贼渊薮”。《清一统志·常德府一》: 洞庭夹“舟楫泊此候风,水大则由洪沾,水小则由夹入湖,其南七十里为沅江
在今河北迁安县西南二十五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7迁安县: 松汀山 “高六十余丈。巉岩壁立,峙沙河中。山腰有山洞,每洞可容二百人。土人结筏,缚梯而上,以避兵”。
即兀剌海。又作兀剌孩、兀良海牙。在今内蒙古乌拉特后旗西南狼山隘口。一说在今甘肃山丹县北之龙首山。
在今江西赣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8赣州府赣县:妙高岭“在府北八十里。旧名矶岭,高出群山”。
在今四川开江县西北五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9新宁县: 峨城山 “在县西三十里。相传汉樊哙尝筑城驻兵于上,遗址犹存”。清同治 《新宁县志》卷5: 嘉庆元年 (1796),“十二月 (徐) 添德合众攻峨城
在今贵州凯里市西北炉山镇西三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21清平县: “盔山在县 (今炉山镇) 西三里。形如覆釜。一名锅底山。”
即今广东阳东县东北那龙河西岸合山镇。清道光《阳江县志》卷1有合山墟。
又名衣锦乡。在今安徽砀山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9砀山县“孤父聚”条:“又县南(按,应为北)有午沟里,朱温生长于此。”《清一统志·徐州府二》:午沟里“在砀山县东北接丰县界,北去丰县五十里。朱温生长于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