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宁都县

宁都县

①西晋太康元年(280)以阳都县改名,属南康郡。治所在今江西宁都县北禾尚坪。隋开皇十八年(598)改为虔化县,属虔州。移治雪坪(即今宁都县)。大业初属南康郡。唐属虔州。南宋绍兴二十三年(1153)复为宁都县,属赣州。元大德元年(1297)升为宁都州。明洪武二年(1369)复为宁都县,属赣州府。清乾隆十九年(1754)升为宁都州,直隶江西省。1912年复为宁都县,属江西赣南道。1926年直属江西省。清时魏禧及兄祥、弟礼皆州人,世称宁都三魏。

②南朝宋置,属晋昌都。治所在今陕西紫阳县西北松溪乡。北魏属魏明郡。西魏为宁都郡治。北周废。


(1)古县名。南朝宋置,治今陕西省紫阳县西北安家河入汉水处。西魏大统末升为宁都郡。(2)今县名。在江西省东部、贡江支流梅江上游。属赣州市。面积 4053 平方千米。人口71.4万。辖12镇、12乡。县人民政府驻梅江镇。汉为雩都县地。三国吴嘉禾五年(236年)析置阳都县,治今县南黄石乡阳都(即白鹿营),隶庐陵南部都尉。西晋太康元年(280年),以境内太平里寓“安宁”之意改名宁都县,移治今县北石上乡和尚坪;三年隶南康郡。明嘉靖《赣州府志》:“晋太康元年徙徐观,以其地里名太平,改曰宁都。”南朝宋大明五年(461年)析置虔化县,升明中宁都县治徙今县北东山坝乡徐观。隋省虔化县入宁都县,属虔州。开皇十八年(598年)改宁都县为虔化县,治今梅江镇。大业三年(607年)属南康郡。唐属虔州。南宋绍兴二十三年(1153年)复名宁都县,属赣州。元大德元年(1297年)升县为州,隶赣州路。明又改州为县,隶赣州府。清乾隆十九年(1754年)升为直隶州,属江西省。1912年复改为宁都县,直属于省。1914年隶赣南道,1927年属江西省。1949年为瑞金专区专署驻地。1950年为宁都专区专署驻地。1952年属赣州专区,1954年属赣南行政区,1964年属赣州专区,1970年属赣州地区,1998年属赣州市。地处赣中南低山丘陵区,东部为武夷山脉余脉,西部为雩山山脉,梅江纵贯县境中部。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。农产稻、油菜籽、花生、甘蔗、烤烟、白莲等,为国家商品粮基地县和省油菜籽、花生、芝麻、甘蔗、烟叶、蚕茧、茶叶、柑橘和油茶生产重点县。特产“小布岩茶”、脐橙、西瓜、白莲、红糖。山区富森林。有钨、煤、铁、稀土、石灰石等矿。工业有电力、采矿、化工、冶金、机械、建材、食品、木材加工等。有319国道及临宁、新宁、燕赖、丰宁、永宁等公路。纪念地有宁都起义总指挥部旧址、黄陂会议会址、中共苏区中央局旧址、中共江西省委旧址、江西省苏维埃政府旧址、省军区旧址及毛泽东、周恩来、朱德旧居和赵博生墓等。名胜古迹有翠微峰、金精洞、水口塔和山堂古窑址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黄颊山

    在今山西河津市东北。唐初王绩 《黄颊山》 诗,即指此。《清一统志 · 绛州一》: 黄颊山“在河津县东北四十里,上有文中子洞”。

  • 寿山将军祠

    又称寿公祠。在今黑龙江齐齐哈尔市龙沙公园内。1926年为纪念清末著名爱国将领寿山将军建。寿山(1860—1900),袁姓,字眉峰。明末兵部尚书袁崇焕后裔,生于瑷珲。清光绪二十三年(1897)为驻瑷珲镇

  • 金沙驿

    即今福建南平市东南茶洋。宋淳祐中置,元至正间改名茶洋驿。南宋淳祐中置,即今福建省南平市东南茶洋。元至元间改名茶洋站。

  • 北泉

    在今河南确山县西北。《清一统志·汝宁府一》:北泉“在确山县西北十里乐、秀二山之间。泉水涌作莲花状。宋曹庠、魏著、侯冲、贺填尝隐于此”。

  • 金牛城

    在今陕西宁强县北金牛驿。《资治通鉴》:五代梁乾化元年 (911),“蜀王宗弼败岐兵于金牛,拔十六寨”。北宋置金牛镇。即今陕西省宁强县北大安镇。五代梁乾化元年(911年)蜀将王宗弼败岐兵于此。北宋为金牛

  • 曲台宫

    秦离宫。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北未央宫东。《汉书·邹阳传》 载,邹阳奏书谏吴王曰:“臣闻秦倚曲台之宫,悬衡天下,画地而不犯,兵加胡越。”应劭注:“始皇帝所治处也,若汉家未央宫。”《汉书补注》:“王先慎曰:黄

  • 海阳县

    ①西汉置,属辽西郡。治所在今河北滦县西南。北齐废。②三国吴永安元年 (258) 改休阳县置,属新都郡。治所在万岁山 (即今安徽休宁县东十里万安镇)。《寰宇记》 卷104休宁县: “吴避孙休之名,改为海

  • 虎踞崖

    在今广西永福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7永宁州: 虎踞崖 “在州东南二里。本名老虎崖,相接者为金竺崖,一名狮子崖”。

  • 虎头沙隘

    在今广东大埔县北,与福建接界处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3大埔县: 虎头沙隘 “在县东北”。明置巡司于此。

  • 绣州

    唐武德六年 (623) 改林州置,治所在常林县 (今广西桂平市西南下湾镇)。天宝元年 (742) 改为常林郡,乾元元年 (758) 复为绣州。辖境相当今广西桂平市、平南县南部地。北宋开宝六年 (97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