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安海城

安海城

即今福建晋江市西南安海镇。本名湾海,唐安金藏之后连济徙居于此,因易湾为安。《清一统志·泉州府》:安海城“在晋江县西南六十里。古名湾海。宋初改名安海市。东曰旧市,西曰新市。海舶至州,遣吏榷税于此。曰石井津。建炎四年置石井镇。绍兴二十六年海寇奄至,镇官自镇西偏循东北,筑土城垒石为门备之。后圮。元置石井镇巡司。明洪武二十年,徙司于同安之陈坑镇。仍为商民辏集处。嘉靖三十七年倭乱,甃石拓城,周一千二十七丈,门四,水关大小八,设官军戍守。亦曰安平镇。三十八年、四十三年,倭寇屡来攻, 皆不能陷。万历三十四年移府通判驻此。后复旧。本朝雍正七年,以地为滨海扼要,仍移府通判驻焉。今改县丞驻此”。建于南宋绍兴八年(1138)闻名国内的巨大桥梁工程——安平桥,俗名五里桥,即横跨安海与南安水头之间。


即今福建省晋江市西南滨海安海镇。本名湾海,唐安金藏之后安连济徙居于此,因易“湾”为“安”。宋初为安海市,东曰旧市,西称新市,为海舶入泉州时官吏榷税处。又名石井津。南宋建炎四年(1130年)置石井镇。绍兴二十六年(1156年)筑土城,防御海寇,后圮。元置石井镇巡司。明洪武二十年(1387年)废巡司,仍为商民辏集处。嘉靖三十七年(1558年)以倭寇乱,甃石拓城,设兵戍守,亦曰安平镇。万历末年后,更为明、清两代泉州府通判或晋江县丞驻所。建于南宋绍兴八年、闻名国内的巨大桥梁工程——安平桥,即横跨安海与南安县水头之间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乌喇特部

    又作吴喇忒。清内蒙古乌兰察布盟四部之一。成吉思汗弟哈撒儿十五世孙布尔海始号所部为乌喇特,居呼伦贝尔。后分为三部。天聪七年(1633),其后裔鄂木布、图巴、色稜率众归附后金;崇德元年(1636), 图巴

  • 梁门

    ①即汾门。今河北徐水县。《水经· 易水注》: “易水又东流,屈径长城西,又东流,南径武隧县南、新城县北,俗又谓是水为武隧津,津北对长城门,谓之汾门,亦曰汾水门,又谓之梁门。” 五代周置梁门口寨。②五代

  • 双泉县

    西魏改南阳县置,属蔡州蔡阳郡。治所在今湖北枣阳市东南三十二里。隋大业初废。

  • 阳明洞

    ①在今浙江绍兴县东南会稽山中。《明史·王守仁传》:守仁“游九华归,筑室阳明洞中”。即此。王守仁因号阳明先生。②在今广西隆安县西北三十里和济村。《清一统志·南宁府一》:阳明洞在“大江崖上,可容数百人。明

  • 登舟沙

    在今上海市崇明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4太仓州崇明县 “平洋沙” 条下: “嘉靖三十四年,倭自常熟三丈浦遁出海,太仓知州熊桴邀击之于登舟沙,贼走吴淞江。《海防考》: 登舟沙为福山、白茅之门户。”

  • 罗瓮山

    在今湖南麻阳苗族自治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1麻阳县 “都督山” 条下: 罗瓮山 “山石纡回,层叠突起如瓮。旧产朱砂,今绝”。

  • 常州府

    元至正十七年 (1357) 朱元璋改常州路置,属江南行中书省。治所在武进县 (今江苏常州市)。明洪武中直隶京师 (永乐后直隶南京)。辖境相当今江苏常州、无锡、江阴、武进、宜兴等市县地。泰昌初避光宗朱常

  • 大丹江

    即今贵州雷山县西之丹江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 丹江厅:“大丹江源出厅西南,小丹江自厅东南来会, 曰九股河, 东北流, 入台拱(今台江县)。”

  • 大历县

    唐大历二年(767)置,属道州。治所在今湖南新田县西。北宋乾德三年(965)废入宁远县。古县名。唐大历二年(767年)分延唐县置,治汉舂陵故城(在今湖南宁远县东北,与新田县交界处)北。以年号得名。属道

  • 黄田驿

    元置,即今福建古田县西南黄田镇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6福州府古田县 “水口驿” 条下: “又西南五十五里为黄田驿,宋时曰使华亭,元改今名,明初因之。”明置,即今福建省古田县西南黄田街。属古田县。后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