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安陵县

安陵县

①西汉惠帝置,属右扶风。治所在今陕西咸阳市东北穆家村附近。西晋废。

②北魏改东安陵县置,属渤海郡。治所在今河北吴桥县(桑园镇)北十五里南运河东岸安陵村。北齐天保七年(556)废。隋开皇六年(586)复置,属棣州,大业二年(606)废。唐武德四年(621)复置,属观州。永徽二年(651)移治白社桥,即今景县东十七里南运河西岸安陵乡。北宋景祐二年(1035)废入将陵县。

③唐开元十三年(725)置,属郴州。治所在今湖南永兴县西南五十里高亭乡。天宝元年(742)改为高亭县。


(1)古县名。(1)汉惠帝筑安陵(西汉五陵之一),并置县,治今陕西省咸阳市东北。初属内史,武帝太初元年(前104年)属右扶风。三国魏废。惠帝死后葬此。(2)西汉置,治今河北省吴桥县东北。属平原郡。东汉废。西晋置东安陵县,北魏除“”字,复名安陵县。属渤海郡。北齐天保七年(556年)废。隋开皇六年(586年)又析东光县置,治今东光县东二十二里。属德州。大业二年(606年)废。唐武德四年(621年)复置,属观州。贞观十七年(643年)改属德州。永徽二年(651年,一作永隆二年〔681年〕)移治白(一作“”)社桥,即今景县东安陵镇。景福元年(892年)改属景州,寻复属德州。北宋景祐二年(1035年)废入将陵县。(3)唐开元十三年(725年)析郴县界北四乡置,治今湖南省永兴县西南高亭司。属郴州。天宝元年(742年)改名高亭县。(2)旧县名。冀鲁豫解放区设。1948年由山东省菏泽县改置。1949年撤销,复名菏泽县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雍城

    春秋时秦都。在今陕西凤翔县南三里豆腐村。《史记·秦本纪》: 德公元年 (前677),“初居雍城大郑宫。以牺三百牢祠鄜畤,卜居雍”。即其地。战国时孝公于此置雍县。

  • 蛤不烂

    西藏古地名。约在今那曲县桑雄区北。唐时吐蕃曾于此置驿站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: “阁川驿……百三十里至蛤不烂驿。”

  • 苟公谷

    或作荀公谷,一名荀公涧。在今河南洛宁县西南。《宋书· 柳元景传》: 庞季明 “还卢氏,据险自固。顷之,招卢氏少年进入宜阳苟公谷”。

  • 司竹监

    北宋于司竹园置,属凤翔府。在今陕西周至县东十五里司竹乡。元废。

  • 百丈溪

    即今四川名山县东南之名山河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雅州:“又有小溪,一名百丈河,至州界,俱合流于青衣江。”

  • 和硕特西后 (後) 旗

    清雍正三年 (1725) 置,属和硕特部。在今青海共和县西沙珠玉河一带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 西后旗: “牧地跨柴集河,其水北注盐池。东至锡喇盐海子、察罕托罗海,南至合约尔巴尔克,西至布隆吉尔河源,北至

  • 新乡县

    ①西晋元康五年 (295) 置,属晋昌郡。治所在今甘肃安西县东南。北周废。②隋开皇六年 (586) 析汲县、获嘉二县置,属卫州。治所在新乐城 (即今河南新乡市)。《寰宇记》 卷56新乡县: “取新中乡

  • 果布噶尔城

    故址在今黑龙江省呼玛县三卡乡附近。清乾隆 《盛京通志》 卷32: 果布噶尔城在 “(黑龙江) 城西北一百余里”。后废。

  • 待王镇

    清置,属修武县。即今河南焦作市东二十里待王镇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49作 “待至镇”。谓 “皆以武王伐纣时所经而名之也”。在河南省焦作市焦作市马村区东南部。面积40平方千米。人口2.8万。《修武县志》:待

  • 天德寨

    在今广东乳源瑶族自治县东。《清一统志·韶州府》:天德寨“在乳源县东十五里。一名石门寨。周回砌石如城。元至正中郴寇陷城,义士邓可贤率乡民固守于此”。又称石门寨。在今广东省乳源瑶族自治县东。元至正中,“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