官路桥
即今浙江仙居县西官路镇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2仙居县: 官路桥 “在县西二十里。为往来通道”。
即今浙江仙居县西官路镇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2仙居县: 官路桥 “在县西二十里。为往来通道”。
在今四川茂县西北较场乡。《旧唐书·地理志》 卫山县: “有蚕陵山。” 汉蚕陵县以此名。
南宋两浙西路的简称。即“两浙西路”。
五代后晋天福元年(936)以避唐讳改唐兴县置,属蜀州。治所在今四川崇州市。后复为唐兴县。在四川省西南缘,南毗云南省。属甘孜藏族自治州。面积 5000.4 平方千米。人口2.7万。辖1镇、11乡。县人民
①秦始皇二年 (前245) 置,属颍川郡。治所即今河南尉氏县。西汉属陈留郡。西晋属陈留国。西晋末属陈留郡。北魏兴安元年 (452) 废。太安三年 (457) 复置。东魏天平元年 (534) 改属开封郡
在今河北邯郸市内。清光绪《畿辅通志》卷162:回车巷,“相传蔺相如引车避廉颇于此”。
东魏武定七年(549)置,属莒州。治所在黄郭戍(今江苏赣榆县西北城里)。北齐移治古辟阳城(今山东莒县西南二十五里五花营)。辖境相当今江苏赣榆县北部、山东莒南县及莒县南部地。隋开皇初废。东魏武定七年(5
明置,属安邑县。在今山西运城市东二十里。洪武四年(1371)置巡司于此。
西汉置,属乐浪郡。治所在今朝鲜江原道襄阳迤北。东汉废。古县名。西汉元封三年(前108年)置,治今朝鲜南江原道襄阳北。东汉建武间废。
即石臼河。 在今河北平山县西北。 《寰宇记》 卷61平山县: “县西北五十里水出焉, 亦谓之石臼水,又谓之鹿水,出行唐东入博陵,谓之木刀沟,又谓之袈裟水,从此过石疃山,南流入滹沱河。”
唐贞观八年 (634) 改南会州置,治所在汶山县 (今四川茂县)。《元和志》 卷32茂州: “以茂滋山为名。” 按 《旧唐书·地理志》、《舆地纪胜》、《方舆胜览》 均作茂湿山。郭子章 《郡县释名》 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