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小华山

小华山

即少华山。在今陕西华县东南。与华山(太华)峰势相连,而山峰稍低。《山海经·西山经》:太华之山“又西八十里, 曰小华之山”。郭璞注:“即少华山。”


(1)古山名。又称少华山。在今陕西省华县东南。与华山(太华山)山势相连而海拔稍低。《陕西通志》卷十三:“太华山西八十里曰小华山,小华即少华。”(2)今山名。在陕西省白水县城西南约20千米。白水河自西北流经山下。山上有大小不等的天然洞穴,依山修庙塑像,凿石开路,悬空架栈,设置铁索,可攀缘而上。有齐云洞、观音洞、希夷崖等名胜,仿佛华山缩影,故称小华山。山南两岸石崖窄狭,有高约4米的大石阻挡,水流经过形成天然瀑布,流入8米深的水潭内,远望浪花飞溅,若白鸡扑下,故俗称白鸡扑潭。据传潭内有白龙出现,因名白龙潭。山壁自宋以来,有不少摩崖题刻,北宋元符年间题刻的“石罅声中闻漆水,寒云影里见青山”之句,尚可清晰辨识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百丈龙滩

    即今江西龙南县北龙头滩。《清一统志·赣州府一》:龙头滩“在龙南县北三十里。三江水所经,即古百丈龙滩也。滩高水急,乱石离立,且两崖峭壁,中有龙湫,凡舟行至此,必移所载于岸,空舟方济。明万历四年,知县王继

  • 拔铁山

    在今江西永新县西南、井冈山市及宁冈、泰和县接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7吉安府永新县: 拔铁山在 “县西南百余里,周回百余里,接泰和县界,牛吼江出焉”。

  • 社干戍

    又作社平戍。在今山西五寨县北。《北齐书·文宣帝纪》:天保三年(552),“冬十月乙未,至黄栌岭,仍起长城,北至社干戍四百余里,立三十六戍”。《资治通鉴》作社平戍。

  • 海晏设治局

    1940年析祁连设治局置,属青海省。治所在三角城 (今青海海晏县)。1943年改为海晏县。1940年由都兰县析置,治三角城(今青海海晏县驻地)。1943年升为海晏县。

  • 香水渡

    在今江西萍乡市北六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7萍乡县 “萍实桥” 条下,香水渡 “此为楚昭王渡江得萍实处”。

  • 达堡

    或作塔波、塔布。西藏古代族部名。藏文史籍《敦煌吐蕃文书》载:在达地区,首领为达杰卓森。达堡在隋、唐以前为西藏最早的十余小邦之一,其首领与吐蕃王室同源,后被吐蕃兼并。地在今西藏山南东部、林芝地区西部的加

  • 上桑植司

    即上桑植长官司。元置,治所疑在今湖南桑植县西南上洞街。

  • 通海镇

    ①唐置,即今云南通海县。为控制今滇南一带的重地。南诏于此置通海城。②北宋置,属虹县。在今安徽泗县东二十六里通海乡。据传有一泉眼,曾流出海螺、海鳝化石,以为泉通东海,故名通海。为唐宋汴河沿岸重镇。③即今

  • 丁平山

    在今四川青川县西南青溪镇北。 《方舆纪要》卷73青川守御千户所:丁平山“在所北一里。《志》云:元平章丁世珍击番蛮,尝屯兵于此,因名”。

  • 祁义店

    一名祁仪镇。即今河南唐河县南祁仪乡。清乾隆《唐县志》卷1《集镇》:“祁义店,县南四十里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