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溶江
在今广西兴安县西南,为漓江支流。《元史·阿里海牙传》:至元十三年(1276),阿里海牙攻马塈于严关,“又败都统马应麒于小溶江,遂逼静江”。
在今广西兴安县西南,为漓江支流。《元史·阿里海牙传》:至元十三年(1276),阿里海牙攻马塈于严关,“又败都统马应麒于小溶江,遂逼静江”。
即香溪之东源。在今湖北神农架林区东南、兴山县东北。《清一统志·宜昌府》: 深渡河“在兴山县北。西南流入南阳河”。
①一作淮恩县。东魏改淮阴县置,治所在今江苏淮阴县西南码头镇。北周改为寿张县。②唐垂拱二年(686)置,属漳州。治所在今福建诏安县北。开元二十九年(741)废。古县名。(1)东魏武定七年(549年)置,
元置,即今江西万安县北百嘉乡。
即昌城。战国赵地,在今河北冀州市西北五十里。《史记· 赵世家》: 孝成王十年 (前256),“燕攻昌成”,即此。西汉置昌成县。即“昌城(1)”。
①南宋宝庆元年(1225)改湖州置,治所在乌程、归安二县(今浙江湖州市城区)。辖境当今浙江湖州市及德清、安吉、长兴三县。元至元十三年(1276)改为湖州路。②明正德元年(1506)改安吉县置,属湖州府
思蒙江注入岷江之口。在今四川青神县南瑞峰镇。《旧唐书·地理志》 青神: “本治思蒙水口,武德八年,移于今治。”
1944年升沐爱镇置,属四川省。治所即今四川筠连县东南沐爱镇。“沐爱”为彝语姓氏“木乃”译音转写。1950年改为沐爱县。1951年撤销并入高县。1954年划归筠连县。1944年由高县析置,治今四川省筠
大理国时部落之一。居住于沙过甸一带。在今四川德昌县西南。《元史·地理志》 威龙州:“在路西南,夷名巴翠部,领小部三:一曰沙娲普宗;二曰乌鸡泥祖;三曰娲诺龙菖蒲, 皆獹鲁蛮种。”至元十五年(1278)合
1949年析曲江县城区置,属广东省。治所即今广东韶关市。在广东省北部、北江中下游,邻接湖南、江西两省。面积1.85万平方千米(市辖区346平方千米)。人口314.8万(市辖区53.4万),其中瑶族2.
即今四川都江堰市东南聚源镇。民国 《灌县志》 卷2: 聚源场 “亦名新场,在治东十七里,当进省通衢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