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羊同
西藏古代族部名。《唐会要·大羊同国》:“大羊同,东接吐蕃,西接小羊同,北直于阗,……至贞观末,为吐蕃所灭”;藏文史籍《敦煌吐蕃文书》载:在象雄地区,其主名叫李聂秀。并记载有李聂秀娶松赞干布之姐妹,于644年被吐蕃王朝所灭。此象雄即羊同,此处指小羊同,地在今西藏阿里南部扎达、普兰等县境。
西藏古代族部名。《唐会要·大羊同国》:“大羊同,东接吐蕃,西接小羊同,北直于阗,……至贞观末,为吐蕃所灭”;藏文史籍《敦煌吐蕃文书》载:在象雄地区,其主名叫李聂秀。并记载有李聂秀娶松赞干布之姐妹,于644年被吐蕃王朝所灭。此象雄即羊同,此处指小羊同,地在今西藏阿里南部扎达、普兰等县境。
一作柏莒。《春秋》: 定公四年 (前506),“冬十有一月庚午,蔡侯以吴子及楚人战于柏举。楚师败绩”。《公羊传》 作 “战于伯莒”。其地说法主要有三: (1) 在今湖北黄州市团风镇南之举洲。《水经·江
即今辽宁岫岩满族自治县哨子河。为大洋河支流。源出海城市东南分水岭,东南会五重河,流入羊河。明《辽东志》卷1:杓子河在“(复州卫)城东北二百五十里”。
北宋崇宁二年(1103)置,属融州。在今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西北四堡村。
①又作安成郡。三国吴宝鼎二年(267)分豫章、庐陵、长沙等郡置,治所在平都县(今江西安福县东南六十里洋口、城田一带,后徙今安福县)。辖境相当今江西新余以西的袁水流域和永新、安福等县地。隋开皇九年(58
在今湖北秭归县西北归州镇西。《宋史·孟拱传》:南宋嘉熙三年(1239),蒙古自蜀窥峡州,孟璟“调金铎一军迎拒于归州大垭寨”。即此。
即今湖南黔阳县(安江镇)西南三十二里沙湾乡。清光绪《湖南通志》卷1黔阳县图:县(旧治在今黔城镇)东有沙湾市。
亦作宛朐或宛句。秦置,属东郡。治所在今山东曹县西北。西汉属济阴郡。景帝封楚元王子执为宛朐侯。即此。唐属曹州。北宋元祐元年 (1086)改宛亭县。金时因城为黄河冲毁,县废。唐乾符二年(875) 王仙芝起
明置,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区东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6武昌府江夏县: 将台驿 “在府东八里”。清康熙四十四年 (1705) 裁。
在今江西万安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7吉安府万安县: 朝山 “临大江。山势耸秀,诸峰环拱,若朝仰之状”。《清一统志·吉安府一》: 朝山 “在万安县南二十五里”。
即今福建南靖县治山城镇。1938年7月南靖县治由靖城镇迁此。1983年版《南靖县地名录》:“因四面环山,依山为城,故称山城。”又因境内有紫荆山,又称紫荆、荆城。集镇名。在甘肃省环县西北部、环江上源西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