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小黄县

小黄县

①西汉置,属陈留郡。治所在今河南开封县东北。西晋为陈留国都。北魏太平真君八年(447)并入外黄县。太和中复置。孝昌中属陈留郡。北齐废。唐武德四年(621)复置,属汴州。治所在今开封县西南。贞观元年(627)废。

②东晋咸康四年(338)侨置,属陈留郡。治所即今安徽亳州市。北魏正始中为南兖州治。南朝梁为谯州治。北周为亳州治。隋大业三年(607)改为谯县。

③东晋义熙十二年(416)侨置,属陈留侨郡。治所在今安徽寿县西南。唐武德七年(624)废。


古县名。(1)又作下黄县。西汉置,治今河南省开封县东北。因黄河得名。属陈留郡。北齐废入陈留县。唐初复置,移治今开封县西南。属汴州。贞观元年(627年)废入浚仪县。(2)东晋咸康四年(338年)以谯县侨置,治今安徽省亳州市。属谯郡。隋开皇三年(583年)属亳州。大业三年(607年)改谯县。(3)东晋义熙十二年(416年)侨置,治今安徽省寿县西南。属淮南郡。唐武德七年(624年)废。小小


猜你喜欢

  • 滚弄江

    指萨尔温江在今云南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境外一段。《东华录》: 乾隆三十一年 (1766) 正月壬午载,云贵总督刘藻等奏: “永昌、顺宁二府所属耿马、孟定等土司地方,界连缅国,惟藉滚弄江为天堑。” 《东华

  • 阳邑

    战国魏邑。在今山西太谷县东北。《水经·洞过水注》 引《竹书纪年》:梁惠成王九年(前361),“与邯郸榆次、阳邑”,即此。汉置阳邑县。古邑名。战国魏邑。在今山西省太谷县东北。《古本竹书纪年》:周显王八年

  • 布喇克站

    又作布拉克。清雍正十三年(1735)置,即今黑龙江省肇东市南四站镇。乾隆《盛京通志》卷33:鄂多尔图站“七十五里至布拉克站”。

  • 普渡河

    在今云南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东。《清一统志·武定州》: 普渡河 “在禄劝县之废石旧县东南,即螳螂川下流也。源自云南富民县流入,会掌鸠河之水,入金沙江”。金沙江支流。在云南省东北部。上源螳螂川出于滇池,北

  • 粟楼烽

    即今新疆乌什县牙满乡西七十里别迭里熢燧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温隶州: “又西北三十里至粟楼烽。”

  • 科布多

    政区名。清乾隆二十六年 (1761) 设参赞大臣一员,受乌里雅苏台将军节制。治所在科布多城(今蒙古国西部科布多省会科布多)。《清一统志·乌里雅苏台统部》: 科布多参赞大臣 “管理扎哈沁、厄鲁特、明阿特

  • 十八里铺驿

    即今安徽颍上县西北十八里铺乡。清乾隆年间置驿。

  • 龙尾城

    唐南诏置,在今云南大理市区下关,西洱河北岸的旧城。唐樊绰《蛮书》卷5:“龙尾城,阁罗凤所筑。蒙抱玷苍南麓数里,城门临洱水下。河上桥长百余步。过桥分三路,直南蒙舍路, 向西永昌路,向东白崖城路。”依山扼

  • 三道岭

    在今吉林省吉林市北。为邑人避暑之地。清光绪《吉林通志》卷18吉林府:三道岭在“城北二十三里”。

  • 琅琦屿

    即今福建福州市东琅岐岛。《明通鉴》 附编: 清顺治五年 (1648) 春正月,“鲁王自闽安镇移次壶江、琅琦屿”,即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