亦作海都河。在今新疆和静县、焉耆回族自治县及博湖县境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 焉耆府:“开都河源出和屯博克岭,南流,经朱勒都斯山,分二支,复合扣克讷克水,折东南,纳赛仁木诸小水,南流径城西,汇于博斯腾淖尔
①即今江苏丰县东南三十里华山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9徐州丰县:东华山“亦曰华山,亦曰小华山。周十余里。土山也。明嘉靖五年,以河患移县治此。三十一年复还旧治”。②在今江西永新县城东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7吉安府
又作昌八里、昌八剌、掺巴里。即今新疆昌吉市。《元史·地理志·西北地附录》: 彰八里“至元十五年,授朵鲁知金符,掌彰八里军站事”。即此。即“昌八剌”。
公元前130年前后,大月氏征服大夏,以大夏为臣属。后又灭大夏,建贵霜王朝。西方记载称之为吐火罗,中国仍称大月氏。5世纪后其地为哒所据。6世纪60年代又为突厥所有,突厥派通设呾度设统治吐
在今安徽怀远县北二十里。《清一统志·凤阳府一》: 清沟河,“ 《旧志》: 源出宿州之龙山湖,东南流合十湖诸水,旧自灵璧县南,至凤阳县沫河口入淮。岁久下流淤塞,遂于县北合肥河,遇淫雨,漫溢为患”。
在今广西百色市西南右江南岸六丰村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 百色厅恩阳州判: “西北逻村、渌丰墟有汛。”
在今海南省临高县西南二十里。北宋时曾为临高县治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124琼州: 临高县 “初治英邱,绍兴初迁于莫村”。
一作社管镇。金置,属卢氏县。在今河南卢氏县北四十二里杜关镇。明置巡检司于此。
①又作㟏山、唅山。在今山西闻喜县东南。其山口称㟏口或唅口。自古有道由今闻喜东经垣曲县越王屋山渡河可达河南,称作含山路或唅口道。《旧唐书·张濬传》:大顺元年(890),张濬出
在今浙江临安县西北六十里。《清一统志·杭州府一》:井戈山“通安吉县,蹊径萦纡,深窈难行,如负戈入井,因名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