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常道观

常道观

在今四川都江堰市西南青城山。一名延庆宫。《方舆胜览》 卷55永康军: 延庆宫 “自会庆宫西行一二里,有观曰常道,乃古黄帝祠。观乃隋时建,有张天师遗迹及唐明皇御札碑,其南有六时水,六时洒水以代晷漏”。


又称天师洞。在四川省都江堰市青城山腰。相传因东汉天师张道陵曾于此传道,故名。洞在山腰混元顶下峭壁间,祀天师塑像,沿壁有廊可通。观重建于隋大业年间,名延庆观,唐改称常道观,今沿用。现存殿宇重建于清末,主殿为三皇殿。重檐回廊,雄踞高台,气势宏伟。殿内供伏羲、神农、轩辕三皇圆雕石刻像各一尊,像高90厘米,为唐开元十一年(723年)刻石。三皇殿内历代石木碑刻甚多,著名的有唐玄宗诏书碑、飞龙鼎、明代木刻花瓶等。观前右方有古银杏一株,高数十米,枝叶扶疏,传为张道陵所植。观东不远处有三岛石,危岩三岛,传为天师降魔时所劈,今石上有“降魔”二字。旁有泉水环流,浓阴蔽日,为避暑胜地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斫 (斮) 胫河

    又称阳河。即今河南淇县南折胫河。源出今河南淇县西北二里太和泉,东南流入淇水。《尚书·泰誓下》: 商王受 (纣) “斫朝涉之胫”。《传》: “冬月见朝涉水者,谓其胫耐寒,斩而视之。”《水经·淇水注》:

  • 温汤盐井

    在今四川开县东北温泉镇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: 万岁县 “有盐” 指此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69开县: “三潮溪在县东北五十里温汤井侧。《志》云: 井有三水: 曰杉木、曰柏木、曰龙马,皆开煎盐课。”

  • 碧山河

    即今俄罗斯阿穆尔州东北,谢列姆扎河支流碧萨河。《清一统志·黑龙江》 “英克河” 条下:“碧山河,在 (黑龙江) 城东北一千四百里。……出东北兴安岭,南流入西林穆丹河。”

  • 朱阳县

    北魏太和十四年(490)置,为朱阳郡治。治所在今河南卢氏县东南朱阳关。孝昌二年(526)废。西魏大统二年(536)复置。北周保定二年(562属义川郡。大象二年(580)移治邬渠谷(今卢氏县西南)。隋开

  • 苞山

    即包山。今江苏吴县西南太湖中洞庭西山。西晋左思 《吴都赋》: “指苞山而为期,集洞庭而淹流。” 刘逵注: “班固曰: 洞庭,泽名。王逸曰: 太湖在秣陵东,湖中有苞山,山中有如石室,俗谓洞庭。”《水经·

  • 聚落所

    明嘉靖二年 (1523) 置,属大同后卫。即今山西大同县 (西坪镇) 北聚乐堡乡。后废。

  • 含元殿

    ①唐龙朔二年(662)建,为长安城外大明宫正殿。在今陕西西安市解放门外含元村附近。唐李华《含元殿赋》:“左翔鸾而右栖凤,翘两阙而为翼,环阿阁以周墀,象龙行之曲直。”唐末毁。1959年作考古发掘,殿东西

  • 永固山

    在今安徽萧县南四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9萧县:永固山“下有永固镇及永固湖”。

  • 五井子

    又作大五井子。即今黑龙江省望奎县。民国熊知白《东北县治纪要·黑龙江省》:“望奎县,在呼兰河与通肯河之间,位于呼兰河右岸,旧名五井子。”

  • 县

    西汉置, 属沛郡。 治所在今安徽五河县西五十二里东刘集镇附近。东汉改作虹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