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扶余县

扶余县

①唐渤海国置,为扶余府扶州治。治所即今吉林四平市西一面城。辽改为通远县。

②辽世宗时置,为怀州治。治所在今内蒙古巴林右旗东北一百五里岗根苏木。《辽史·地理志》扶余县:“本龙泉府。太祖迁渤海扶余县降户于此。”故名。金废。

③1914年改新城县置,属吉林滨江道。治所在伯都讷(今吉林松原市)。1929年直属吉林省。1987年改设扶余市。1992年改名松原市。


(1)古县名。(1)渤海国置,治今吉林省四平市西一面城。为扶州治。辽改名通远县。(2)辽大同元年(947年)置,治今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右旗东北岗岗庙村。为怀州治。金皇统三年(1143年)废。(2)旧县名。原名新城县,因与直隶(今河北)、山东、江西、浙江、贵州五省新城县重复,1914年改名。治伯都讷城(今吉林松原市宁江区)。1929年直属吉林省。1949年仍隶吉林省。1987年裁撤,改设扶余市,驻地不变。1992年扶余市撤销,设立松原市(地级);原扶余市为松原市扶余区。1995年扶余区更名宁江区。(3)今县名。在吉林省北部,北以松花江、拉林河与黑龙江省相邻。属松原市。面积 4464 平方千米。人口75.9万。辖11镇、15乡。县人民政府驻三岔河镇。清康熙三十二年(1693年)在伯都讷站南20千米处筑城,名新城(今松原市),驻伯都讷副都统。嘉庆十五年(1810年)设伯都讷厅。雍正五年(1727年)设长宁县,乾隆二年(1737年)废。十二年设伯都讷巡检司,属吉林厅。嘉庆十五年(1810年)置伯都讷厅。光绪二年(1876年)移治今榆树市;三十二年还旧治,升厅为新城府。1913年废府改置新城县。因与直隶(今河北省)新城县重名,次年改称扶余县,取古扶余名,属吉林省滨江道。1929年直属吉林省。1955年属怀德专区(后改公主岭专区),1958年改属白城专区(1968年改地区)。1987年撤县设市(县级),属白城地区。1992年撤销扶余市,改置松原市(地级);原扶余市辖区改设扶余区。1995年扶余区撤销,分设宁江区和扶余县,县人民政府迁三岔河镇。地处松花江与拉林河汇流处,多湖泊,产鲤鱼、鲢鱼。属中温带半湿润气候。农产以玉米、谷子、高粱、甜菜等为主,为国家商品粮基地县之一。石油储量丰富,为石油产区之一。富石英砂、硝等。工业有石油、化工、机械、建材、医药、食品、造纸等。京哈铁路,102、203国道,开于公路经此。古迹有大金得胜陀颂碑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东香山

    在今广西上思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0上思州:东香山在“州北四十里。山最高险,下有弄怀岩,岩峻洞深,怪石层叠,其东曰美丽岩”。

  • 长岸

    指今安徽当涂县西南长江岸边东、西梁山一带。《左传》:昭公十七年(前525),“吴伐楚,……战于长岸”,即此。指今安徽省当涂县西南长江沿岸一带。《左传》昭公十七年(前525年):吴伐楚,“战于长岸”,即

  • 安福千户所

    明洪武二十三年(1390)置,属九溪卫。治所即今湖南桑植县。后废。明置,治今湖南省桑植县。属岳州卫。清雍正七年(1729年)置桑植县。

  • 东海郡

    ①秦置,治所在郯县(今山东郯城县北门外)。楚、汉之际为郯郡,西汉仍为东海郡。辖境相当今山东费县、临沂市和江苏赣榆以南, 山东枣庄市、江苏邳县以东和江苏宿迁、灌南以北地区。东汉以后属徐州,缩小。三国魏黄

  • 南䜌县

    西汉置, 属巨鹿郡。 治所在今河北巨鹿县北夏旧城。西晋初废,后复置。北魏太平真君六年(445) 废入柏人县,太和二十一年 (497) 复置,属南赵郡。北齐废。隋开皇六年 (586) 复置,属赵州。大业

  • 罗凤水

    在今广东阳春市东北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98南恩州: 罗凤水 “源出阳春县东北白水岭,经县北五十里,西流入漠阳江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1阳春县:罗凤水 “出县北五十里白木岭。曲折流经龙江湾,亦名江腰河,

  • 章武国

    西晋泰始元年 (265) 置,治所在东平舒县 (今河北大城县)。辖境相当今大清河、海河以南,文安、大城县以东,沧州市、海兴县以北地区。北魏改为章武郡。西晋泰始元年(265年)置,治东平舒(即今河北大城

  • 长滩井

    在今四川万县市东南长滩镇。《清一统志·夔州府 一》:长滩盐井“在万县南一百里”。

  • 宝兴银场

    北宋属龙岩县,在今福建龙岩市南。《宋史·地理志》 漳州龙岩县: “有大济、宝兴二银场。” 《清一统志·龙岩州》: 银场 “ 《县志》: 宝兴铅锡场,在县南龙津桥。今废为民居”。

  • 景安陵

    在今江苏丹阳市东三十二里。为南齐武帝陵。《元和志》 卷25润州丹阳县: “武帝颐景安陵,在县东二十二里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