扶苏山
在今广西德保县东十五里。《清一统志·镇安府》:扶苏山“相传为天下十大名山之一。其巅可望见日出处”。
在今广西德保县东十五里。《清一统志·镇安府》:扶苏山“相传为天下十大名山之一。其巅可望见日出处”。
明洪武二十七年(1394)置,属神电卫。治所在今广东吴川市西南吴阳镇东南。清废。明洪武二十七年(1394年)置,治今广东省吴川市西南吴阳。
①西汉置,属南郡。治所在今湖北枝城市西一里。《水经·江水注》:“汉武帝伐西南夷,路由此出,故曰夷道矣。”东汉建安十五年(210)为宜都郡治。南朝梁移于江北(在今枝城市东五十里)。贞观八年(634)废入
①在今河北灵寿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4灵寿县: 温泉 “在县治东北二里,俗呼泥河水,隆冬不冻,下流入松阳河。泉旁多稻田,俱赖灌溉”。②在今山西静乐县东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40静乐县: 温泉 “在县东
在今河南洛宁县西南四十里洛水南岸。《水经·洛水注》:“洛水又东径龙骧城北。龙骧将军王镇恶从刘公西入长安陆径所由,故城得其名。”在今河南省洛宁县西。东晋龙骧将军王镇恶伐秦,进军至此。
西魏废帝元年(552)置,属绥州。治所在开疆县(今陕西米脂县东北)。辖境相当今陕西佳县、吴堡和米脂县北部、横山县东部地。隋开皇三年(583)废。西魏置,治抚宁县(今陕西米脂县龙泉河侧)。属绥州。辖境相
在今广西平南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8平南县:仙台峒在“县北百余里。其相近有花相、白竹、古陶、罗凤等峒,回环相属,皆断藤贼连结煽乱处也。嘉靖七年,王守仁剿仙台,仙台、花相诸贼皆平之。即此”。
1913年改循化厅置,属甘肃西宁道。治所即今循化撒拉族自治县。清嘉庆 《循化志》 卷1:“以生番归化之故” 而得名。1928年改属青海省。1954年改为循化撒拉族自治区。1955年改为循化撒拉族自治县
西汉置,属南阳郡。治所在今河南舞阳县西北红山之南。成帝河平元年(前28)封王立为侯国。东汉废。
在今四川叙永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3永宁宣抚司:天生池在“司西北六十里。四面山绕,水积于中,不假穿凿,故名”。
南朝齐改东海郡置, 治所在襄贲县(今江苏涟水县)。东魏武定七年(549)改为海安郡。南朝齐改东海郡置,治涟口县(今江苏涟水县)。辖境相当今江苏省涟水、沭阳等地。东魏武定七年(549年)改海西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