抚康司
在今广西玉林市西北九十里北寮山麓。清雍正九年(1731)置巡司于此。
在今广西玉林市西北九十里北寮山麓。清雍正九年(1731)置巡司于此。
在今青海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东南,北濒湟水。是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。面积三万多平方米。遗址四周断崖上暴露的文化层堆积和窖穴遗迹十分丰富,包含有马家窑文化马厂类型、齐家文化、辛店文化等几个不同时期的文化遗存
即今四川城口县。《清一统志 ·太平厅》:城口营 “在厅东城口。本朝嘉庆十四年设都司驻防”。道光二年 (1822) 改设城口厅。
①即今上海市浦东新区川沙镇西北八里王港镇。清光绪《江苏全省舆图》:川沙县西北有“王家港”。②在今江苏东台市东北。清时有千总驻守。
五代周显德六年 (959) 置,在今河北高阳县东二十五里旧城镇。《宋史·地理志》: 顺安军“本瀛州高阳关砦”。庆历八年 (1048) 于此置高阳关路安抚使,统瀛、漠、雄、贝、冀、沧、承、静、保定、乾宁
即今青海共和县驻地恰卜恰镇。清乾隆《西宁府志》 卷21西宁至藏路程: “南路白彦脑儿……五十里至恰不恰,有草无柴,青海蒙古住牧。四十里至西泥脑儿。” 民国汪公亮 《西北地理》 第二十三章: “民国八年
①在今哈萨克斯坦东部萨瑟科尔湖西北,南流入萨瑟科尔湖。清徐松 《西域水道记》 卷5: 阿拉克图古勒淖尔 “西北源为喀喇河。河出塔尔巴哈台库图尔岭南,当爱唐苏河之东南,流百二十余里,左会扎哈苏台水,又西
在今江苏淮安市东北七里。为纪念晋代“竹林七贤”刘伶而建。唐许浑《淮阴阻风寄呈楚州韦中丞》诗:“刘伶台下稻花晚,韩信庙前枫叶秋。”即此。《舆地纪胜》卷39楚州:“刘伶台在县北,边淮。”村名。在江苏省淮安
即今黑龙江省双城市北五家镇。清光绪《吉林全省地舆图》:双城厅北有五家子。民国《双城县志》卷2:出城东北行,“厢蓝旗四屯五十里五家子,逾此滨江县大路”。
明洪武二十五年(1392)改甘肃卫置,属陕西行都司。治所即今甘肃张掖市。二十六年移都司治此。辖境相当今甘肃张掖、临泽、民乐和青海祁连等市县地。清雍正二年(1724)改为甘州府。
即今西藏定日县西南绒辖。为边疆要地。清松筠 《西招纪行诗》 注: 定日汛岔路有三,“一南行三日可抵绒辖边隘”,即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