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昌江

昌江

①一名大河。又名北河。即今江西东北部昌江,为鄱江北源。《寰宇记》 卷107浮梁县: 昌江“在县南。水西流会诸溪水入鄱江”。

②即今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县西南之昌化江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5昌化县: 昌江在 “县 (治今昌城镇) 南十里。源出五指山,西北流汇群川水,至县东南侯村,分南北二流: 南江西流,经赤坎村而南出,会海潮成港,一名南崖江,又名三家港; 北江北流,绕县南,又西流至泥浦,与潮水会而成港,一名北港,并入于海”。

③即巫溪水。今四川巫溪、巫山两县境之大宁河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大宁县: “又有马连溪,亦曰昌溪。” 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 巫山县: “巫溪水一名昌江,自大宁入,东南流入大江。”

④即今越南北部之沧江 (商江)。《明史·安南传》: 永乐四年 (1406),张辅等讨安南,“师次芹站,遂造浮桥于昌江以济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12安南谅江府: 昌江 “府南七十里保禄县南。源出府西北山中,下流合市桥江。有昌江市”。


(1)鄱江北源。在江西省东北部。源出安徽省祁门县东北部大洪山南麓,西南流经江西省景德镇市,到鄱阳县姚公渡和乐安江汇合为鄱江,入鄱阳湖。长267千米,流域面积 7000 平方千米。祁门以下可通航。富水力资源,建有多座小水电站。(2)即“昌化江”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茶园

    即今广东东莞市东茶山镇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东莞县: “东北有京山巡检司,本治茶园,后迁京口村,更名。”

  • 饮马河站

    即今吉林九台市西南饮马河镇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:吉长铁路“站四:饮马河、卡伦、长春、头道沟”。

  • 遏换城

    又作阿缓城、阿换城。即今阿富汗北昆都士。唐显庆中,置月氏都督府治此。《旧唐书·地理志》 月氏都督府: “于吐火罗国所治遏换城置,以其王叶护领之。于其部内分置二十四州,都督统之。”即“阿缓城”。

  • 道孚县

    1913年改道坞县置,属四川边东道。治所即今四川道孚县。次年属川边特别区。1939年属西康省。1955年属四川省。在四川省西部。属甘孜藏族自治州。面积7123.3平方千米。人口4.7万。辖2镇、20乡

  • 南龙山

    ①在今河北遵化市南八里。《明一统志》卷1顺天府: 南龙山 “北又有北龙,两山相望,蜿蜒如龙”。②即今浙江瑞安市东南七十四里处之南龙头、北龙山岛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4平阳县: 南龙山 “在县东海中。倭自

  • 文城郡

    ①北齐改襄城郡置,属豫州。治所在武阳县(今河南西平县西南)。隋开皇初废。②隋大业初置,治所在吉昌县(今山西吉县)。辖境相当今山西吉县、乡宁等县地。唐武德元年(618)改为汾州,五年(622)改为南汾州

  • 高门

    即汉长安城的洛城门。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北汉城乡高庙村北。《三辅黄图》 卷1: “长安城北出东头第一门曰洛城门,又曰高门。”

  • 白堂山

    在今陕西蒲城县东北三十五里。宋敏求《长安志》卷18蒲城县:“白堂山在县东北三十五里,《旧图经》曰:山之前,秦白起立寨之所, 因以为名。”

  • 六鳌千户所

    明洪武二十年(1387)置,属镇海卫。治所即今福建漳浦县东南六鳌镇。清顺治十四年(1657)废。明洪武二十一年(1388年)置,治今福建省漳浦县东南六鳌镇。属镇海卫。清顺治十四年(1657年)废。《读

  • 加斗山

    在今山西广灵县东南西加斗村附近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4广灵县:加斗山在“县东南十五里。上有圮城,或以为即留老寨也,昔人筑此以避兵,亦名留老疃。洪武中又筑寨于此,周一里有奇,曰加斗寨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