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晋兴县

晋兴县

①即兴晋县。治所在今湖北郧西县西北。《晋书·地理志》 讹为晋兴县。

②西晋永嘉五年 (311) 前凉张轨置,为晋兴郡治。治所在今青海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西北湟水南岸。北魏废。《水经·河水注》: 湟水 “又东南径小晋兴城北,故都尉治。阚骃曰: 允吾县西四十里有小晋兴城”。《清一统志·西宁府二》: 晋兴废县 “小晋兴城盖即晋兴郡治之晋兴县。其曰小晋兴者,犹沛郡之沛县为小沛也”。

③东晋大兴元年 (318) 置,为晋兴郡治。治所在今广西南宁市南二里郁江南岸亭子街。隋开皇十八年 (598) 改为宣化县。

④东晋孝帝时置,属遂宁郡。治所在今四川潼南县西北玉溪镇西青石坝。南齐属东遂宁郡。西魏改为始兴县。

⑤东晋侨置,属巴西郡。治所在今四川安县东北。西魏废入益昌县。

⑥南朝宋置,属巴渠郡。治所在今四川达川市、达县或宣汉县境。齐以后废。

⑦南朝宋置,属越嶲郡。治所在今四川西昌市北境。齐废。

⑧隋开皇十一年 (591) 置,属郴州。治所在今湖南资兴市东南旧市。大业初属桂阳郡。唐贞观八年(634) 废。

⑨唐武德五年 (622) 置,属南晋州。治所在今广西武鸣县南三十里。贞观八年 (634) 属邕州。北宋开宝五年 (972) 改为乐昌县。


古县名。(1)西晋置,治今江西省贵溪市。属鄱阳郡。后废。(2)西晋元康初分余汗县置,治今江西省余江县东北晋兴乡。属江州。永嘉七年(313年)改名兴安县。(3)东晋大兴元年(318年)置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南邕江南岸。为晋兴郡治。隋开皇十八年(598年)改名宣化县。(4)东晋置,治今重庆市潼南县北。属巴郡,后属遂宁郡。西魏时改始兴县。(5)东晋置,治今四川省安县东北。属巴西郡。西魏时废入益昌县。(6)隋开皇十一年(591年)置,治今湖南省资兴市南。属桂阳郡。唐贞观八年(634年)废。(7)唐武德五年(622年)析宣化县置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武鸣县南。属南晋州,后属邕州。北宋开宝五年(972年)改乐昌县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羚羊礁

    在南海中中国西沙群岛西部,金银岛东3.5海里。为永乐环礁中 一近三角形的环形小珊瑚礁。中国渔民向称筐仔、筐仔峙。1935年和1947年公布名称为羚羊礁。郑资约 《南海诸岛地理志略》载: 羚羊礁 “礁之

  • 钳川县

    西魏废帝二年 (553) 置,为钳川郡治。治所在今四川南坪县西北一百三十里。《元和志》 卷22: 钳川县 “因山为名”。后属尚安郡。隋属同昌郡。唐属扶州。唐末废。古县名。西魏废帝二年(553年)置,治

  • 昔剌兀鲁朵

    蒙元前期合罕夏季行官,地名月儿灭怯土。在今蒙古国哈尔和林西百余里。《元史·宪宗纪》: 六年 (1256) “夏四月,驻跸塔密儿。五月,幸昔剌兀鲁朵”。《史集》: 窝阔台合罕夏季驻月儿灭怯土,于此建一大

  • 太山

    在今江苏徐州市南云龙山东,奎山之西。《清一统志·徐州府一》:太山“视诸山为大。两峰峙立,中辟一径,为南北孔道”。

  • 鲁甸汛

    即今云南丽江纳西族自治县西北一百十五里鲁甸乡 (甸心)。清设鲁甸汛。

  • 王褒墓

    在今四川资阳市北沱江西岸昆仑乡墨池坝。《元和志》卷31资阳县:“王褒墓在县西北十五里。褒,资中人也。宣帝使祠金马、碧鸡,道病死。”

  • 句窳亭

    在今山东肥城市南。《后汉书·章帝纪》李贤注引《东观记》载:元和二年(85),“凤凰见肥城句窳亭槐树上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31:“今县南四十里有凤凰山,即其地也。”

  • 龙堌集

    ①即今江苏沛县西北龙堌镇。民国《沛县志》附图:县西北有龙堌集。②即今山东巨野县西南龙固堆镇。清光绪《山东通志》卷2《舆图志》:巨野县西南有龙堌站铺。民国《续修巨野县志》图作龙堌集。

  • 洛都县

    ①西汉置,属上郡。方位缺考,当在今陕西省北部。东汉废。②唐置,属羁縻归化州。治所在今广西柳城县东南融江东岸洛文村。北宋庆历四年 (1044) 废。古县名。唐置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柳江县西北古州东北洛文

  • 御 (禦) 儿

    亦作儿、 语儿。 春秋越国地, 在今浙江桐乡市西南崇福镇东南。《国语·越语一》: “句践之地,南至句无,北至御儿,东至于鄞,西至姑蔑,广运百里。” 汉袁康 《越绝书》 卷8: “语儿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