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杨粲墓

杨粲墓

在今贵州遵义市城区东南十五里永康乡皇坟咀。原系宋代白锦堡,后为播州杨氏墓地。杨璨墓建于南宋淳祐年间(1241—1252)。1957年清理发掘前已被破坏,出土文物较少。腰坑内获铜鼓两面,铸造精美。墓用白砂岩条石砌筑,分、南北两室,规模宏大。墓内石刻艺术品多而精,为西南地区所罕见。后室有仿木构房屋建筑的壁龛六个,横梁影刻两处,墓壁有墓主人、文官、武士、侍女、进贡人等雕像二十八尊,大量装饰图案以花草动物为题材,刻工精细,线条流畅,有很高的艺术水平和鲜明的时代风格。杨氏自唐末至明万历间世袭统治播州(今遵义一带),共传29世,724年。杨璨为第13世土司,执掌播州事,有一定政绩。在元程巨夫的《忠烈庙碑》、明宋濂的《杨氏家传》中对此均有记载。1982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

在贵州省遵义县龙坪永安乡皇坟嘴,北距遵义市约10千米。四周群山拱卫,一水环绕,松篁茂密,风景绮丽。原系宋代白锦堡治,后为播州(治今遵义)杨氏墓地。史称冉家林,因杨粲墓规模宏大为境内所仅见,时人称之为皇坟嘴。墓建于南宋淳祐年间。1957年清理发掘。墓室全用白砂岩条石砌筑,平面布局为南北两室并列。每室包括墓门、前室和后室三部分,后室有过道相通,两室南北壁和后室后壁的雕刻装饰,相互对称,结构严整。棺床置于后室中间,四角垫有圆雕龙头,两侧为交股的龙身及龙尾。墓底各有圆形腰坑,内藏铜鼓一面。墓内外的28尊人物造像,栩栩如生,众多的花草动物装饰,构图新颖,线条流畅,其中双狮戏球、凤穿葡萄、野鹿衔芝、侍女启门等图案,是具有宋代艺术特点的杰作。杨家自唐末至明代万历中,世袭统治播州,在元、明两代是西南地区举足轻重的大土司。杨粲在南宋嘉泰年间袭播州沿边安抚使,官终武翼大夫。据说杨粲执掌播事之日,治政宽简,留意艺文,标榜忠孝,崇尚儒术,在元程钜夫的《忠烈庙碑》、明宋濂的《杨氏家传》中对此均有翔实记载。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营州

    ①古十二州之一。《尚书·尧典》: “肇十有二州”,无州名。东汉马融、郑玄皆云舜十二州有营州。《孔传》 云: “禹治水之后,舜分冀州为幽州、并州,分青州为营州,始置十二州。” 相当今河北、辽宁及朝鲜等地

  • 青丝井营

    在今湖南江华瑶族自治县西南涛墟之西。《清一统志·永州府二》: 青丝井营 “在江华县南,接富川县龙窝村界。设把总戍守”。

  • 孟缅长官司

    明宣德五年 (1430) 析景东府之孟缅、孟梳地置,属景东府。治所即今云南临沧县。傣语 “孟” 为地方,“缅” 指拉祜族,意即拉祜族居住的地方。后直属云南布政司,万历二十五年 (1597)改属云州。清

  • 瓦窑堡

    即今陕西子长县城。1942年子长县由安定镇迁治于此。

  • 东香山

    在今广西上思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0上思州:东香山在“州北四十里。山最高险,下有弄怀岩,岩峻洞深,怪石层叠,其东曰美丽岩”。

  • 祠山

    即横山。在今安徽广德县西北五里。《寰宇记》卷103广德县: 祠山 “在县西五里。旧为横山。有广德王张公祠,天宝中封为祠山”。

  • 邛水十五洞长官司

    明洪武二十九年(1396)并团罗、得民、晓隘、陂带、邛水五长官司置,属思南宣慰司。治所在今贵州三穗县东长吉乡司前村。永乐十二年(1414)属镇远府。清改为邛水长官司。明洪武五年(1372年)改邛水县置

  • 海洋站

    明改元迭甫站置,在今朝鲜咸镜北道吉州。明 《辽东志》 卷9: 开原东陆路至朝鲜后门有“海洋” 站。后废。

  • 黄华洲

    亦名皇华洲。在今四川忠县东二十里皇华村。《水经·江水注》: “江水又东得黄华水口,江浦也。” 清陶澍 《蜀輶日记》: “自忠州东下五十里有黄华洲,一曰皇华城,在大江中,周遭十余里,四面悬绝。汉临江县治

  • 临振郡

    隋大业六年 (610) 置,治所在宁远县(今海南省三亚市西北崖城镇)。辖境相当今海南省海南岛南部地。唐武德五年 (622) 改为振州。隋大业六年(610年)置,治宁远县(今海南三亚市西北崖城镇)。辖今